第659章
而像百裡奚、孫叔敖這樣的人,本就聲名於外,且自身才乾甚佳。
這才能得到國君的賞識提拔。
但公孫瓚不是這樣,公孫瓚的求賢令第一條便是不重門第、不問品行、唯才是舉。
是才必用,不分大才小才,不問德行高低,不看門第貴賤。
這就是公孫瓚的胸襟!
這就是公孫瓚的氣魄!
這也是荀彧、戲誌才、趙雲、典韋等一眾文武欽佩公孫瓚的一大原因。
要知道在這東漢孝廉製的影響下,寒門和白身晉級無門,空有一身才乾卻無用武之地。
公孫瓚則是在這之中,硬生生的開了一個口子。
讓那些晉身無路、投效無門的有才之人,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乾。
就算是最普通的鐵匠、木工,在右北平也能有其的一席之地。
這......就是公孫瓚的求賢令。
其次,便是公孫瓚一郡九縣之學的體製,這更是前所未有的開創。
之前從未有人聽說過,普通農家子弟都能入學,並授予官職。
但是在右北平,不一樣了。
不管士農工商,不論貧富貴賤。
在右北平乃至遼西四縣當中,都有公孫瓚所設置的縣學存在,這也就意味著,隻要家中有適齡子弟,都可送入縣學之中學習。
也就有了升入郡學的機會。
若是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些天賦,能夠從郡學之中順利結業,那麼將直接被右北平郡守府授予相應的職位。
這簡直就是從普通平民百姓到官吏階層的飛躍。
這是普通百姓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對於普通農人來說,他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有機會成為官吏。
也就是直接從農的階級跨越到了士的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