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戲誌才、田豐、沮授等人的一致肯定,公孫瓚對右北平的擔憂也消去了不少。
重新將心思投到與袁紹的大戰上來。
如今冀州的局勢已經相當明顯,袁紹占據常山國、中山國、巨鹿郡、趙國、魏郡等五地,公孫瓚占據勃海郡、河間國、安平國、清河國等四地。
袁紹和公孫瓚各自占據冀州的半壁天下,可謂是針鋒相對。
如今右北平的局勢危在旦夕,與袁紹的決戰也迫在眉睫。
公孫瓚必須在袁紹沒有察覺到幽州情況的變化之前,引得袁紹決戰。
否則屆時一旦讓袁紹得知右北平被圍,那其勢必不會與公孫瓚正麵對決,而是采取拖延的策略,從而讓公孫瓚兩麵受敵,拖死公孫瓚的大軍。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公孫瓚決定不能再固守,而是要主動出擊,引誘袁紹來攻。
現在袁紹紙麵上的實力遠遠超過公孫瓚,因此若是引誘得當,袁紹勢必會上鉤,屆時就是決戰的時機。
分析完當前局勢的公孫瓚不再猶豫,當即戰書一封,相約袁紹於巨鹿縣一戰。
這個地方是公孫瓚經過深思熟慮,一是巨鹿縣這個地方乃是巨鹿郡的郡治,屬於袁紹的控製範圍,袁紹勢必信心十足,很大概率會接受約戰。
二是巨鹿縣山多,便於隱兵埋伏,且周邊布有水係,也能有利於甘寧率水師在其中穿行襲擊。
是決戰的不二之地。
雖然巨鹿屬於袁紹的控製範圍,但公孫瓚在去信約戰的同時,就已經儘起六萬大軍,朝著巨鹿郡進發。
由於巨鹿郡和安平國毗鄰,因此在信件還未到達袁紹處之前,公孫瓚的大軍就已經進入巨鹿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