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看,似乎第一種以和平手段解決曹操、袁術的看法要合理的多。
但是,就像開始所考慮的,不打一樣問題重重,荊州劉表和交州士家恐怕會生變。
公孫瓚之前還沒有想到這麼多,但是手底下的地盤越多,就眾口難調,就要考慮到平衡的問題。
麵對著這種種問題,所以公孫瓚對荀彧和戲誌才等兩種戰略都不太認同。
經過仔細的思慮之後,公孫瓚決定還是穩妥一些。
公孫瓚打算搞一個三年計劃,那就是經過三年的時間,將公孫瓚在河北取得卓越成效的政令推廣到涼州、司隸以及益州等地。
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糧食,二是民心。
公孫瓚的想法很簡單,隻要政令推廣下去,土地產出足夠的糧食,這些百姓就會願意留在家鄉,畢竟如果能填飽肚子,又有誰願意遠走他鄉成為流民。
百姓不成為流民,能夠吃飽肚子,天下就會安定,這些百姓的民心就會如百川彙海般彙入到公孫瓚這裡。
而公孫瓚一旦有了民心,涼州、司隸、益州等新歸順的州郡,就會成為公孫瓚剿滅曹操、袁術之流最穩定的後盾。
如此一來,公孫瓚便有十足的精力用來對付曹操和袁術。
這是對民。
還有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