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準備府試(2 / 2)

府試的規矩其實跟縣試差不多,但是主考官就是本地的知府了,縣試合格後才有資格參加府試,府試合格後才有資格參加院試。

“哎,真是煩躁啊,好好的去賺錢多好,來考什麼試!”

江成安心裡犯嘀咕。

但是林家人確實格外熱情,尤其是老爺林常發。

隻從得知自家女婿在縣試被點為案首,林常發可謂是滿麵春光啊,逢人就說自家的女婿多麼能乾。

“賢婿啊,這次一定要好好考,通過府試,你就是真正的童生了,隻要通過府試,八月再通過院試,那你就是有功名的人了!”

林常發苦口婆心的叮囑道。

林家祖上也是出過不少讀書人的,如今人丁凋敝,彆說考秀才了,童生都沒有一個,自己女兒倒是才學還算不錯,可是是個女兒身啊,如今,林常發把光耀門楣的事情都局托在女婿的身上了。

如果說縣試的難度是一顆星,那麼府試的難度起碼是三顆星了。

府試決定了你是不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童生,童生是可是考取功名的敲門磚,由此可見,這府試的競爭必定很激烈。

不得不說,科舉製度是這個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了,它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士階級。

科舉製度以前,普通百姓想要做官,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春秋時代,世卿世祿製度,阻斷了老百姓上升的通道。

比如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和各個諸侯國的卿大夫等官吏,他們的職位可以父死傳子,世襲此職,世代享有該職俸祿。普通人想要做官,那可是比登天還要難,直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之後,立郡縣,廢分封製後,這種製度基本被廢除。

秦統一後的官吏,那個時候對內需要平定六國叛亂,對外需要防範匈奴與東胡,所以軍功就顯得十分重要,沒有軍功是很難做官的。

到了漢代,朝廷為了適應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在秦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了一整套選舉統治人才的選官製度。

主要就是察舉製,察舉,即由諸侯王、公卿、郡守等推薦人才給朝廷,作為官員的來源。察舉對象既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官吏。

但作為人,誰還沒有點私心呢,察舉肯定要多照顧自家關係比較近的,這對於平民來說,想做官的途徑依然很狹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