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房門,屋子中間擺放著一張桌子,桌上有酒有菜。
“徐公子,請坐。”
曲雲竹坐在厚厚的簾幕後麵,看不到真身,是不是真的如外界傳聞那麼的好看,這次應該沒什麼機會親眼目睹芳容。
但她的聲音低沉沙啞,不像姑娘家的婉轉動聽,反而透著幾分威嚴和冷漠。
徐昀既來之則安之,坐好後徑自笑道:“曲行頭,見你一麵,可真比登天還要難。”
“徐公子說笑了,妾身區區商賈,又是女流,等閒居住在深閨,不怎麼見客,並非有意怠慢,還請恕罪。”
“是在下不請自來,打擾了行頭清淨。若要賠罪,該我賠罪才是。”徐昀話題一轉,道:“不知托沈公子送來的賠罪禮物,行頭是否滿意?”
“徐公子,妾身遍讀前朝茶聖杜愈所著的《茶論》,卻對所謂的炒茶之法聞所未聞。公子能不能告知出處,以解妾身心中的疑惑?”
“世人皆知茶聖著有《茶論》,卻不知《茶論》之外,茶聖還著有《茶錄》《茶疏》和《茶解》三卷。裡麵記載的炒茶法,神乎其神,遠勝目前主流所用的蒸青法。我偶爾得之,獻於行頭,聊表寸心。”
徐昀知道曲雲竹絕不是傻子,不會相信他這個連平陽縣都沒有出過的外行能發明炒青法。
因為縱觀茶行數百年的發展史,每一次劃時代的技術的出現,都是經過了無數從業者的反複驗證和迭代,日積月累,然後才可能發生質的飛躍。
所以,徐昀將前世裡明代的茶學著作張冠李戴,用茶聖的名頭忽悠曲雲竹,讓她無話可說。
《茶錄》、《茶疏》、《茶解》……
曲雲竹自認久經商海,洞察人心,可從徐昀話語裡聽不出他說的到底是真是假。
杜愈癡迷於茶道,憑一己之力發明了蒸青法,並在朝代更迭期間開發了茶戲,奠定了如今點茶盛行、百戲茗戰的伊始,所以封了聖位,萬古流芳。
三百年來他的著作早被大焱朝喜愛喝茶的文人們研究透了,如果真的除開《茶論》,還有三卷茶書,不可能隱藏的這麼好,從沒流出半點風聲。
然而徐昀張嘴就來,有錄有疏有解,聽著又實在不像是捏造,並且炒茶法製的茶她也嘗過了,確實跟蒸青的茶味道截然不同,口感勝過百倍。
這倒引起了曲雲竹對徐昀的濃鬱興趣,道:“哦,不知茶聖的哪卷書裡記載了炒茶法遠勝蒸青法?”
徐昀笑道:“雖說牽扯到技法的秘密,不該輕易宣之於口,但行頭既然問了,我也不會敝帚自珍,自當坦誠相告。”
這話聽在曲雲竹耳中,似乎別有一番滋味。
平時若有男子這般輕浮,早就打殺了出去,可今時今日,忍不住想聽徐昀論茶,隻好捏著鼻子認了,道:“多謝公子厚愛。”
“大宣朝以前,茶戶們製茶隻會生曬,並不能清除茶葉裡的草腥氣。後來,茶聖杜愈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發現隻要提前蒸青一次,就能大幅度減少這種草腥氣,所以提出‘采之、蒸之、焙之、穿之、封之’的蒸青法來製團餅茶,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