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今夕除夕(1 / 2)

渡儘劫波,諸事順暢。

接下來到過年的這段時日,徐昀難得的進入了比較穩定的正常生活狀態,不用再跟對手打生打死,鬥智鬥勇。

玻璃坊選址在元寶穀旁邊,反正周邊幾百畝的山林溪穀都在曲雲竹名下,開發利用起來,省時省力。

元寶穀也正式分割成內穀和外穀,中間建了牆,隻留一人進出的鐵門,兩名守衛日夜看守。

內穀作為科研中心,保密措施嚴謹到讓人連起壞心思的念頭都不敢有。

因為誰都知道,徐公子素來和善,出手大方,可隻要壞了定下的規矩,他真的會殺人。

外穀的功能也從以生產為主,變成了以實驗為主,生產為輔。

雲鵬坊改名青花坊,取代元寶坊成為瓷器的主要生產場地。

如此,內穀研發,外穀做樣品驗證可行性,青花坊負責大規模生產,初步有些現代化產業的影子了。

雁來書院的改建和搖光坊的建造也在積極進行中,這些事不用徐昀操心,他和九死社的成員以及聘請的州學幾位直講,集中人力、沒日沒夜的編寫了七門學科的基礎教材。

語文,拚音識字和啟蒙讀物為主。數學,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九九乘法表以及簡單的四則運算為主。化學,元素周期表認識元素符號和各種化學反應為主。物理,認識各種力和力的規律,聲音和光的傳播,物體運動等等。天文以解釋雨雪雷電自然現象為主,地理以山川水文繪製測量為主。各有側重。

反正徐昀的目的是培養這五百孤兒學會用科學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隻會把所有不明白的現象都歸咎於神。

也幸好大焱朝足夠的包容和開放,隻要不顛覆君權神授的根基,允許各種新奇思維的碰撞,哪怕這種思維超越了時代。

當然,在編寫教材的過程裡,其他人的疑問從沒有間斷。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圓的?”

“蘋果下落是因為地心引力?”

“物體是由原子、分子構成?”

諸如此類,徐昀會跟他們詳細的解釋,利用生活裡的例子或者動手做實驗說明,最後統一認知,把教材給編寫出來。

直講們對彆的不太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拚音和徐昀提出的革新蒙學讀物。

大焱朝官方蒙學讀物有兩本,《開蒙要訓》和《雜字蒙求》。

但說理深奧,難字較多,所以民間私底下還有各種大儒編纂的版本流傳,尚未統一。

徐昀提出,用《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和《詩詞三百首》取代目前混亂的蒙學讀物市場。

千字文、三字經和百家姓,雖然都是從小被家裡逼著下苦工背誦過的,但長大後最多也隻能背誦大半,現在卻能一字不差的默寫下來。

很有可能這跟穿越有關,記憶力得到了異常的鞏固和增強。不僅過目不忘,凡是前世裡學過的知識和看過的書,隻要靜下心來搜索腦海的儲備,幾乎可以完美複刻。

隻可惜不能直接拿來使用,因為某些典故跟這個時代不同,需要請直講們進行局部的修改。

至於詩詞三百首,徐昀就出不上力了,需要集思廣益,把大家認為曆朝曆代最經典最適合的詩詞挑選出三百首,編撰成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