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誌風依稀記得,當初他在那座宋代古墓中所經曆的各種凶險。
那座古墓是典型的斜坡式墓道磚室石槨墓,本來並沒有什麼特彆之處,整座墓室並不大,從斜坡墓道下去,打開一道墓門,麵對的直接就是主墓室。
在石質棺槨前立著的半人高石板上,刻著墓誌,記錄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跡。從中可以知道,墓主人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從二品官員,功績看起來好像不少,但仔細研究卻發現,他在這個位置上的作為整體其實算平庸。
對於墓主人的生前,程誌風他們沒有過多研究,同行的那些盜墓賊也都沒什麼興趣,隻在墓中到處尋覓各自所需。
然而,墓主人隨葬的物品並沒有滿足那群盜墓賊的胃口,竟然有人張羅著開棺,並且很快得到附和,一發不可收拾。
程誌風知道在這裡應該是找不到金劍了,懶得參合那些盜墓賊的勾當,隻和兄弟們在一旁看著熱鬨。
待厚重的棺槨蓋板在一陣令人牙酸的摩擦聲中被拉開,棺槨內的一堆枯骨以及一些名貴金玉之器呈現了出來。
盜墓賊們歡呼起來,為了將所有值錢的東西一掃而空,對墓主人完全沒有任何敬畏之心,竟是將那些枯骨翻了個稀巴爛,更是把棺槨內翻了個底朝天。
忽然,有人驚疑了一聲,喊所有人去看。
原來就在棺槨底部中央偏上的位置,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洞口,竟是通向地底更深處。
有人一眼就認出,那是一口金井。
古人堅信人死後,可以對子孫後代蔭蔽。《葬書》中就曾提到“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在風水學中,更有“生氣行於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之說。
於是自宋代開始,在一些規製較高的古墓中,在棺床的正下方,會挖有圓形或者方形的洞口,為墓主人遺骸納氣之處。
往往為了表達對上蒼後土以及神明的敬意,在墓主人下葬前,墓主人或者其親人,還會往金井內投擲許多價值連城的寶貝。
當年慈禧太後在視察自己的陵寢時,非常滿意,就將自己最喜愛的珍珠項鏈丟進了金井中,後來她還曾後悔,派人偷偷將那珍珠項鏈從金井裡給撈了出來。
現在出了金井,那些盜墓賊認為下方會有不得了的寶貝,頓時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商量著派誰下去把寶貝撈上來。
程誌風遠遠瞥了一眼,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待到有兩個盜墓賊先後進入金井後,他湊過去一看,頓時皺起眉頭。
他認出,那根本就不是什麼金井,金井不該有這麼大,更不該沒有磚砌圍固,那分明是一個人工挖掘出來的地洞!
果然,不多時下麵的人就傳遞上來消息,語氣很是激動,又夾雜了些許不安。
下麵的空間很大,大得遠超想象,竟是一座規格極高的地宮!
有地宮出現,意味著下方那座古墓的墓主人身份非同凡響,隻怕最低也是王侯,甚至有可能是某一位皇帝或皇後。
在一座中型古墓的下麵,竟然出現規模龐大的地宮,這種情況是史無前例的,也或者說,是至今未曾出現過的,顛覆了在場所有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