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於德飛聽後,馬上開口補充道:“目前當務之急是,我們自己的六代機驗證方案能否繼續推進下去,我們的六代機是什麼時候能下原型機?”

“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是的,老於說的不錯,我方六代機需要抓緊時間了。”

“時不我待!”

自從開會開始,就一直坐在首位上不說話的總指揮秦正,終於打開話匣子,隻見他麵容嚴肅的說道。

“根據總設計師的要求,我們的六代機和M國是完全不一樣的,除了傳統上航電以及智能係統更進一步意外,還需要根據飛行高度和空間可以自主變形,達到最佳氣動效果,能夠跨越傳統的大氣層,進入到亞空間軌道作戰。”

“所以目前是那方麵遇到了困難?”

總指揮開口問道,目光掃向眾人。

“有什麼問題,現場就可以提出來,我們需要抓緊精力,集中攻堅。”

“爭取將我們的六代原型機早日下線!”

“這迫不容緩!”

話音落下,一眾裝備負責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沉默了大概兩三分鐘後,終究楊天佑按耐不住,直接開口:

“總指揮,還是發動機材料的問題。”

“總設計師所設定的,能夠突破傳統大氣層進入到亞太空軌道,這對於發動機的要求極高,是我們目前所達不到的。”

“眾所周知,常規戰機的作戰高度大概在2萬米左右,但是亞空間軌道則是在3萬米到16萬米之間,這個高度上空氣已經非常稀薄,即使是加入了大量氧化劑,也無法推動發動機正常燃燒,我們的材料也無法支持,沒辦法,有效的在亞空間軌道正常飛行,就更彆提作戰了。”

楊天佑一五一十的說道。

如果將戰鬥機比喻作一個人,那麼毫無疑問,發動機將會是它的心臟,衡量一個戰鬥機的綜合性能,80%以上都出自於它的發動機。

說完,其他裝備負責人也是點點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