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古有蘇秦掌六國相印,一人統百萬兵,今有林凱峰為國家的多個重大科研項目,拿到10億美刀的讚助,不失為一段佳話。”

“另外,我還要告訴同誌們一件事情,林凱峰不但從穆斯塔法酋長手裡,為國家科研項目拉到10億美刀讚助,並且和穆斯塔法酋長商議,將我們的一部分技術骨乾,送到迪城修建摩托車分廠。”

“他們兩方已經商量好,摩托車廠建成後,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全部由我們的人擔任,迪城負責提供土地,電力和每月工資。”

“摩托車廠的效益,兩家對半分,大家說說林凱峰同誌的這項提議,對咱們來說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當然隻有好處了。”

趙副部長想都不想地說道:“首長,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國家現在正麵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勞動力過剩。”

“從78年國家正式下達決定,同意下鄉知青返城到現在,回城的知青人數已經超過千萬,給各地有關部門帶來了嚴重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大批國有工廠正在轉型,受到生產力等各方麵的限製,不是所有工人,都能參與到新的生產建設當中,必然會有一部分人閒下來。”

今天參加會議的各個機械工業部,都有著相同的問題。

內部人力資源過剩。

而是已經嚴重超標。

66年響應號召下行了2000萬知青,隻有400多萬人留在當地安家落戶。

剩餘1600多萬知青,幾乎悉數回城。

有的知青甚至是拖家帶口返回城裡。

計劃經濟時期,什麼都是按需分配。

工廠生產任務如此,招工數量也是按需招工。

唯有老工人退休,工廠才會招收新職工。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