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第15章

薑玉樓作品將要在《當代》發表的消息在學校小範圍傳開了,連校長都和善地來班裡看望他。

對他的鼓勵以及希望他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的殷切期望同樣不少。

更有不少家境殷實的同學表示,等《當代》刊發後,肯定會購買支持他的。

喧鬨總是短暫的,中午放學後,馬孝和唐月雯圍住了他。

薑玉樓“警惕”地看向兩人,“你們這是要乾什麼?”

“彆裝了,快讓我們看看吧。我不信《當代》的回信裡麵隻有信,就沒有其他東西?”馬孝“獰笑”著看著他。

唐月雯偷偷捂著嘴笑,她也挺好奇的,想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收到稿費。

薑玉樓仰天長歎:“唉,誤交損友啊!”

“再不麻利點,我可動手了。”

眼見馬孝要上手了,

薑玉樓被逼無奈,隻能重新拿出了信封,這裡麵不僅有《當代》雜誌的稿件錄用函,還有一張彙款單,是他的稿費。

1977年,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發布《關於試行新聞出版稿酬及補貼辦法的通知》,恢複廢除了之前10年的稿酬製度,通知規定實行低稿酬製度,並根據作品的質量和字數一次付給稿酬,著作稿為每千字2至7元,翻譯稿為每千字1至5元。

像《當代》雜誌這樣的大型期刊雜誌,還是人民文學旗下的,印數多影響大,又坐落在首都這樣的大城市,經費寬裕一些,稿酬發放的標準普遍比小雜誌高。

薑玉樓這篇《李十三推磨》一共兩萬七千多字,彙款單上的金額是一百八十九元,《當代》雜誌是按照千字七元的標準給的,算起來頂得上城市裡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了。

就算和開磚窯的孫少安比也不差了,孫少安和秀蓮兩個累死累活一個月才掙了六七百塊,他一個月可不止能寫一兩篇。

如今可以說是近些年來作家日子最好的一個階段了,相對較高的稿費和低物價讓文學成為一大批有誌青年的夢想,正是在這個時期文壇湧現了一批新人,餘樺、王曉波、石鐵生、陳中實、賈平娃等人都是在這個時代走上文壇的。

在過幾年,稿費還會上漲,如果到明年,國家出版局還會製定新的稿酬標準,適當提高了基本稿酬,恢複到之前水平,著作稿提高到千字3至10元,翻譯稿則是千字2至7元,同時恢複了印數稿酬,印數稿酬,每印1冊~2萬冊,每萬冊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

等到了九十年代,作家的好日子就結束了,物價持續上漲,儘管基本稿酬較原來有所提高,但同樣字數文章的稿酬能買到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時間,這一階段能夠全職的作家就很少了。

那些作家幾乎都是作協或文學院的成員,有一份穩定的工資,稿費則是另一筆進賬,要不然光靠稿費可沒辦法養活自己。

“龜龜,一百多塊錢,樓子,你這是一字千金啊!”馬孝看著彙款單上的數字,嘴都快合不攏了。

唐月雯更彆說了,早就已經化身小迷妹,傾慕地看著他。

薑玉樓強調道:“什麼一字千金,差的錢你給我補,明明是千字七塊。”

“反正你發財了,是不是該有所表示?”馬孝嘿嘿一笑。

“玉樓家條件不好,過得不容易,還是算了吧。”

唐月雯心疼薑玉樓,不想他破費。

“還是月雯心疼我。”薑玉樓嬉皮笑臉的說道。

唐月雯羞紅了臉,低下頭不敢看他。

就在馬孝以為這頓大土豪沒著落的時候,薑玉樓又道:“我這點錢請你們吃大餐肯定沒戲,不過吃一頓羊肉泡饃卻沒問題。怎麼樣,去不去?”

說著,他拿眼撇向馬孝。

“去,肯定去,隻要能去外麵吃,咱都不挑。”馬孝笑嘻嘻地說道。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