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他又給大家講了個關於蘇東坡的故事作為佐證:
“宋哲宗元祐四年八月,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生日,蘇軾的弟弟蘇轍作為大宋的使節,前去祝賀遼國皇帝的生日。蘇轍到了遼國,遼國君臣上下熱情招待,還不停地問蘇轍:‘大蘇學士安否?’意思是你哥哥蘇東坡先生還好嗎?蘇轍說我哥哥很好,謝謝各位關心。
蘇轍出使回來的路上,途經河北涿州,將出使的情況寫成了一首詩,派人寄給了哥哥蘇軾,詩是這樣寫的:“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莫把聲名動蠻貊,恐妨他日臥江湖。”這首詩的意思是:哥哥你名聲太大,連遼國之人都爭著問候,有這麼高的人氣和知名度,看來哥哥你日後是無法享受歸隱田園的清淨了。”
“大家看,當一個作家的文學成就達到文宗、文豪的程度,就連敵國的首腦也會變成粉絲的。”
簡單的一個故事,說得大家心潮澎湃。
如果自己將來也能達到蘇東坡的成就,就算死了也能名垂千古了。
又有人問道:“薑老師,文學形式有高低之分嗎?”
薑玉樓答道:“文學形式有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哲言、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電影劇本。
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等。”
“嚴格說起來,文學並沒有高低之分。寫小說可以成為文學家,寫電影電視劇本同樣也是文學家。”
簡行舉手道:“玉......薑老師,那詩歌呢?”
這個時代,知青,或者說文化階層談論的更多是散文、是小說,就連民間也是如此,反而曾經輝煌的詩歌成了小眾文藝作品。
薑玉樓思考片刻後,道:“詩歌語言的魔力在於能把看似冰冷的文字,拚湊成一段美妙且動人的詩句。
它的魅力之處還在於有著很深的意境感染力,詩歌語言發乎於情感,而至深的情感往往是無法用語意精準的詞彙來表達,就像千言萬語在兩個情深似海的戀人之間最後也隻能化作一句樸素簡單的“我愛你”,更何況很多時候情感是道不明說不清,難以描述,遠比邏輯或理智的言語複雜的多。”
“薑老師,寫首詩讓我們長長見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