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1 / 2)

第1009章

隨著首屆茅盾文學獎授獎儀式的結束,關於頒獎儀式的消息也登上了全國的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幾位獲獎的作者和他們作品的名字再次響徹大江南北。

其實首屆茅盾文學獎對於獲獎者和作品的加成並不算大,更多的是一種作品質量和作家地位上的肯定。

原因也很簡單,八十年代是文學作品的黃金年代,文學愛好者眾多,隻要作品不錯都能獲得一些擁躉。但這次獲獎的獲獎作品發表時間跨度相當長,長的發表了五六年,短的也是最近兩年才發表,對於評論界和文學愛好者來說,這些作家和作品實在談不上陌生。

尤其是薑玉樓的《暗算》,發表時間長不說,還改編成了廣播劇和電視劇,那幾年真是霸榜作品,屬於家喻戶曉的存在。

現在不少人談起當年聽廣播劇或者看電視劇時,一家人準時守在收音機或者電視機前的那一幕,依舊津津樂道。

《暗算》是如此,其他作品即使沒有廣播劇和電視劇加持,卻也不會太差。

因此,大家聽到這些作品獲獎,沒有人認為是名不副實的,而且看看評委們都是誰吧,巴老、衛君怡、丁玲、艾青,他們選的作品那還能有錯?

最多也就是為那些滄海遺珠感到遺憾罷了,多的想法那是一點都沒有。

反倒是進入九十年代後期,純文學逐漸式微,茅盾文學獎對於作家和作品的加成反而提升了很多。

原因就在於大眾對於這些名字沒有像以前那麼熟悉了,有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輿論和榮譽上的肯定,才能獲取到平時難以吸引的民眾,從而產生了那種「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現象。

這也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一來,是茅盾文學獎問世多年,經曆了幾屆後,國內第一文學獎的名頭深入人心。

二來呢,有經濟方麵原因,大家手頭不再寬裕,沒有那麼多閒錢買文學作品,也隻有獲獎作品能讓人掏出腰包了。

最後呢,社會變得浮躁,純文學不再得到讀者的青睞,這倒進一步抬高了茅盾文學獎的價值。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