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1 / 2)

第1309章

在中美蜜月期之前,國內對美利堅的稱呼可是美帝國主義,加上抗美援朝的血戰,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對老美有能有好感度才怪。

也就是兩國蜜月期,結束了幾十年的對抗,才讓不少普通人對美利堅心存幻想。其實,美利堅一直沒有變,變的隻是手段而已。

因此,《北京人在紐約》靠著揭露和批判,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利堅好奇心,使得《最文學》一月刊的銷量節節攀升。

難得有個對美利堅十分了解的華夏用擺事實講道理,扒底褲的方式將美利堅的方方麵麵,細致入微的呈現在了讀者眼前,這樣的小說誰不好奇?

《北京人在紐約》的口碑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在讀者當中發酵,好評不斷的同時,也少不了對這部作品的批評。

上市僅僅半個多月,《最文學》編輯部的讀者來信便如同潮水般湧來。其中,罵得最凶、最不留情麵的,便是國內高校中的某些知識分子和文化界的所謂“受害者”。他們中的許多人,便是這個時代的所謂“公知”,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話語權。

這些人不僅來信怒罵,還熱衷於向報紙、雜誌投稿,將他們的不滿和憤怒轉化為文字,大肆宣泄。他們的言辭激烈,情緒激昂,仿佛要將所有的不滿和憤怒都傾瀉而出。

在這個時代,高校的文化人受到的禮遇是空前的。他們享受著社會的尊重和優待,擁有著比一般老百姓更多的發聲機會和平台。因此,他們想要在媒體上發聲,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位和待遇,使得他們的言論和行為更加引人注目。他們的每一次發聲,都牽動著社會的神經,影響著人們的思考和判斷。

他們詛咒著薑玉樓的這部作品,有人甚至打電話進行舉報,他們覺得薑玉樓這部作品會使得友邦驚詫,挑起兩國爭端,心思大大的壞。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