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活著》的成功,讓於華信心大增,堅定了未來的寫作路線。
小說的出版,也讓他拿到了大筆版稅收入。
前有莫唁,之後有陳中實,現在又有於華,幾人在《最文學》上發表後的成功讓作家們意識到《最文學》已經在文學期刊雜誌的市場份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也讓這份雜誌成了作家們發表大作的第一選擇。
趁著熱度,最文學出版社又推出了《最小說》雜誌。
《最小說》和《最文學》相比,不同之處在於《最小說》並不講究文學性,而是更看重通俗性,也就是更注重故事和讀者的閱讀體驗。
近年來,純文學的天地似乎漸漸被陰影籠罩。除了那些早已在文壇上站穩腳跟,擁有自己忠誠讀者群的作家,大部分的新銳作家,他們的作品在問世後,卻如同落葉飄零,銷量黯淡。這也成為了眾多出版社在權衡利弊後,對純文學作品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通俗文學的浪潮卻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在八十年代的尾巴上,通俗文學尚隻能算作是純文學舞台上的配角,其光芒尚不足以與純文學爭鋒。然而,當時間的指針指向九十年代,局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俗文學如猛虎下山,攻守之勢逆轉,儘管尚未能摘得文壇的桂冠,但其勢頭之猛,已足以讓純文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香江與灣灣的文學熱潮中,金庸的武俠世界、三毛的浪漫情懷、瓊瑤的纏綿情感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它們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通俗文學的夜空。這股風潮迅速蔓延至內地,催生了無數類似的通俗作品,它們以淺顯易懂、引人入勝的特性,迅速占領了市場,發行量如火箭般飆升,使得純文學作品在銷量上顯得捉襟見肘。
在通俗文學的璀璨光輝下,純文學仿佛被籠罩在了一層陰霾之中。哪個出版社還會冒著風險,去出版那些可能銷量平平的純文學作品呢?市場的選擇是殘酷的,它青睞的是那些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引發共鳴的作品。
許多默默耕耘、實力尚待認可的作家們,他們的作品在這股風潮中顯得尤為尷尬。他們的作品或許有著深刻的內涵、獨特的風格,但在這通俗文學的大潮中,卻難以找到立足之地。他們的創作之路似乎變得愈發艱難,作品難以出版,才華難以被更多人看見。
有人固執己見,但也有人願意追逐這股風潮。
讀者們對於《最小說》的發行,一開始並不理解,但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讓他們願意相信最文學旗下的雜誌。
這份新雜誌發表後,沒有讓他們失望。
一位名叫賈平哇的作家創作的一篇名叫《廢都》的小說看得讀者們熱血沸騰,不少人頭一次意識到,小說還能這麼好看。
要說缺點也不是沒有,那就是這部小說分成了三期在《最小說》上發表。
很多讀者表示,等《廢都》出版後,肯定會買一本拿回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