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曆經兩朝的內閣大臣們看著朝堂上穿著玄黑色朝服,英姿雄發的身影,竟微微出神,不知怎麼想到了很多年以前的老靖王與尚且是太子的徽宗。
昔年大禦滅亡之後天下三分,當以大傾最為強大,但是曆經這些年來已經呈現衰敗之勢,朝中腐朽不堪。當年先帝在位時,膝下兩位皇子靖親王趙邵驍與尚且是儲君的徽宗兄弟二人在朝堂上一文一武,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在眾人以為大傾即將迎來他的新生的時候,未曾想到曆年天災、西燕虎視眈眈戰亂不休,靖親王陷於兒女情長之中,而後邊關戰事平定後,約是因為被當年被迫迎娶西燕公主一事寒了心,靖親王交出了手中的兵權,隻做個閒散王爺。
靖親王退隱過後,蘇顯與寧王趙礫便成了徽宗的左膀右臂,一步錯步步錯,寧王在徽宗倚重之下欲壑難填竟然生了反心,與西燕勾結險些釀成了大難。
千鈞一發之時,還是靖親王率領近衛勤王,在亂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卻為了救徽宗而死於亂軍箭下,靖王妃聞此噩耗自裁於靖親王靈前,靖親王府一夕之間分崩離析,隻剩下兩個不及弱冠的少年。
寧王趙礫僥幸逃脫,退出城外驪山行宮中,卻被從千裡之外趕回勤王趙肅斬殺在馬前,那害死靖親王偷襲的弓箭手被趙肅扒了皮掛在了城門前,那時少年趙肅眼中的煞氣連徽宗都不敢靠近。
他幾近以一種殘酷的手段將與寧王勾結的黨羽一一挖出審問,那時汴梁長街的血洗都洗不乾淨。
而在靖親王救駕而死之後,徽宗與靖親王兄弟情深,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寧王叛亂一案結束後,世子趙煜襲承爵位,趙肅救駕有功封為兵馬大元帥,雖那時他不過是個不足弱冠的少年,但在那種情況之下他以一人之身於亂軍之中誅殺反賊,解圍城之困,但凡是親眼曆經過那一場宮變的老臣,無人反對。
寧王叛亂讓大傾元氣大傷,靖親王一代名將殞沒讓軍營中將士們軍心大亂,而西燕乘大傾內亂屢屢侵犯邊境,在這個時候趙肅主動請纓前往邊境平定內亂。
而後幾年的時間他都在南征北戰中為大傾立下不世功勳,徽宗破例封其為夔王。
這些年來,因為出自於對靖親王的愧疚,徽宗對靖親王府唯獨留下的血脈格外的厚待,也正是因為如此有夔王牽製著,朝中大權才沒有旁落到蘇顯手中。
趙肅出了宮門的時候,就覺得那幾個穿著朱紅色官袍的內閣老臣看著他的時候眼神十分奇怪,饒是麵冷如夔王殿下,也不由覺得背後發涼——自己近些時日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招惹這些文官。
卻不知那些老臣們看著他卻突生一種滄海桑田之感——在他的身上,他們恍若看見了年輕時的靖親王與尚且是太子的徽宗,若是沒有那一場變故讓兄弟離心,如今大傾的朝堂是否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