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宋誌平期待老頭趕緊發問的時候,老頭一扭頭,金字壹號門外,一位兩鬢斑白的老漢背著手,駐足停留,一道背影就吸引了夾克衫老頭全部的注意力。
他臉色一變:“楊師傅,好久不見!”
老漢悠悠轉過身子,銳利的眸子中透出一絲欣喜:“張元寶,你小子咋會在這兒呢?出來鍛煉下腿腳,也能撞見你,真是緣分呐。”
被稱作楊師傅的老漢,突然發出一陣歎息:“小張,你現在是局長了,覺悟也提高了不少吧?你有沒有發現,梧桐街有點奇怪......漂亮又不漂亮。”
“楊師傅,你就彆拿我開涮了,您就是離任養老,照樣是我師傅。”張元寶扶了下眼鏡,似乎讀懂了楊師傅的言外之意。
“您想說這兩條街,八竿子打不著?”
楊師傅勾起唇:“小張,即便我人不在局裡頭了,但有些話還是要對你講,永州近些年發展陷入停滯,隔壁雲山和永州的起點差不了多少。”
“現如今雲山把永州甩在身後,市裡的財政赤字,就是源於改革的風還沒吹遍永州,眼下縣裡出了個神人,或許商業經濟,是永州的出頭路。”
“越來越多的遊客來觀光,要是因為某些老鼠屎壞事,你張元寶擔不起這個責任。”
坐在店裡的宋誌平,聽的一清二楚,早曉得退休乾部裡有這麼明事理的人,就不費時間精力,要求董繡花他們去聲討常超了。
個體戶在七十年代末的口碑很差,社會地位低,但同樣民間流傳個順口溜:小打小鬨開小鋪,經風見雨看世麵, 如今腰寬氣又粗。如今趕上好時代, 當年寒酸成巨富。
不知不覺中,普通老百姓最瞧不起的個體戶,成了款爺。
大眾更追捧文化人,可也不得不承認,個體戶能帶動一個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