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執硯利用信鷹查到了通州昌水縣一帶的降雨情況,又去戶部找到了通州的水利資料,以昌水縣為中心,圈出了七座水庫,然後才以這些水庫為圓心,開始轉移周邊的百姓。
事實證明,蕭執硯推算的位置頗為精準,被圈出來的七座水庫,在暴雨中衝毀了四座,水勢一夜蔓延了周圍村莊,當時又是在深夜時分,如果當地的百姓沒有提前轉移,死傷一定十分慘烈。
但即便如此,仍然免不了有百姓受傷。
其中就有蕭執硯沒能圈出來的村莊受到影響,也死了不少人。
再加上洪水衝毀了官道,連同官道旁邊的驛站也被衝毀,當時身在驛站休息、還沒來得及進入昌水縣的雲鴻業一行人,全都被水勢衝散,下落不明。
當地知府在得知水患後,第一時間組織人手救援,確定傷亡情況,給京城傳信。
連續幾天的時間裡,一封接一封的急報源源不斷送/入京城,帶來災地的情報。
被水勢衝散的工部巡查隊的人,陸陸續續的出現,有些是受傷被搜救的衙役找到,有些是屍體被百姓發現,報到了官府,還有些則是自己在水中活下來,找上官府表明了身份。
當地知府馬上將此事寫成了急報,送到京城。
隻有雲鴻業一直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隨著越來越多的急報傳來,朝堂上漸漸有了質疑聲,通州的水患與當地水利脫不開關係,雲鴻業是負責巡查水利的人,沒能及時發現問題,現在還不知去向,連屍體都沒找到。
朝堂上立刻有禦史上奏,指控雲鴻業差事不利,畏罪潛逃,理應為通州的水患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