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奏疏已經成功地將徐述年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接下來,隻需靜待時機,便可看徐述年如何自處。
而此刻的徐述年,已經是班師回朝,在京城的驛館裡靜靜地品著茶。
對於孫應龍的奏疏,他早已有所耳聞。
但他並不慌張,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馬文才預料之中的事情。
“馬通判,看來孫應龍已經上鉤了,這位禦史大人,的確是有點沉不住氣了。”
馬文才似乎並不意外,回應道。
“大人英明,孫應龍此人素來心胸狹窄,此次定然會抓住這個機會大做文章,但是這也正是進入了咱們預先設置的軌道裡了。”
徐述年點了點頭。
“不錯,此事若處理得當,不僅能轉移朝廷的注意力,還能讓本府有個緩衝的餘地,接下來,就看咱們如何操作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京師之中關於長樂府兵搶掠牧民的傳聞愈演愈烈。
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不少官員都借此機會對徐述年發難,試圖將他拉下馬。
然而,徐述年卻是穩如泰山,他既不辯解,也不反駁,隻是靜靜地等待著時機。
終於有一天,周帝召見了徐述年。
金鑾殿上,周帝麵色凝重地看著徐述年。
“徐卿,關於長樂府兵搶掠牧民之事,你可有何解釋?畢竟,你是長樂府知府,又是此次出兵草原的建威郎將,縱兵搶掠可是違背大周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