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要將鐵礦石運出去有很大難題,我們希望修建一條從礦區到我們海岸線的鐵路,還需要修建一個深水港口,所有的運輸線路都得在我們國內,這樣可以避免國際爭端。”
“修建鐵路當然沒問題,但是,我們注意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秦川作為工程師,開始正式介入談判細節:“幾內亞國內的電力供應極度短缺,所以,我們如果開礦的話,那就將麵臨能源短缺的大問題。”
這個問題,以前任何一個開礦公司都沒有提出來過!卡馬拉皺了皺眉頭:“開礦也需要能源?”
“當然需要了。”秦川說道:“你們說了,平均年產量1.5億噸,那每天就是41萬噸,每個小時就是1.7萬噸,這樣的開采規模,需要什麼樣的設備,你們知道嗎?”
彆看卡馬拉是主管礦產和地質的,他也不知道,雖然幾內亞國內有鋁土礦,但是都被美國人把持著,他們也沒看過開采現場。
“對露天礦區來說,最合適的開采裝備就是電鏟。”秦川介紹:“國際上大型電鏟,一鏟鬥55立方,裝鐵礦石兩百噸,一個小時三十鏟,那就是六千噸,三台這種大型電鏟,就能實現貴方說的產能!”
這些土包子們還停留在人力、最多就是挖掘機開采礦山的意識裡,根本就不知道現代化的機器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再來說運輸,每節車廂裝煤六十噸,那1.7萬噸就需要二百八十節車廂,為了保證安全,我們假設二十分鐘發一趟列車,那每趟列車需要拖八十節車廂。”
卡馬拉剛剛說的數據都是在吹牛逼,但是秦川在這裡則是認認真真地分析!
“目前,最強的內燃機車車頭也就隻能拖二三十節貨箱,哪怕兩個車頭,也無法拖這麼多車廂,所以,這條鐵路線最好使用電力機車,兩個車頭的話,能帶動上百節貨箱,哪怕鐵路出現意外中斷,也有足夠的運力。”
電鏟需要龐大的電力供應,電力機車線路也需要足夠多的電力,所以,現在想要開礦,就變成了一個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電力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