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看著無奈的林老,心情複雜。
“這些年來,咱們一直都是在仿製,從未走過一個正向研發的道路。”一旁的領導也是感慨:“所以,咱們目前集中全力,支持某型號的研發,這個時候,的確不適合上馬新的型號,否則很容易打擊到正在研製中的型號。”
秦川知道,這個所謂的某型號,就是渦扇十。
渦扇十也不容易,87年10月立項,93年上了一架蘇-27當空中平台開始測試,然後就是漫長的試飛,再試飛,一直折騰到了05年底,終於算是定型了。
但是,就算是定型,最多也隻敢裝到雙發的蘇-27戰機上,單發的殲十可不敢用,因為這發動機依舊還有很多問題!
直至2017年,殲十C公開露麵,才正式換上了國產的渦扇十B發動機,這樣算下來,渦扇十折騰了三十年,才算是最終成熟!
如果從78年預研算起來,那就是四十年!
這並不是科研人員不努力,而是因為航空發動機本來就是工業的珠穆朗瑪峰,哪怕美國佬和老毛子,也要花費動輒十年的工夫才能把發動機搗鼓成熟,從仿製到自研,咱們用的時間會更長。
但是,隻要走出來,接下來再走,就會更容易!
隻不過,這段時間裡,就隻能是不斷地使用進口發動機了!
其實,自從引進了蘇-27,國內就開始接觸上麵的AL-31F發動機,已經具備了大修能力,甚至到後期,仿製也不是什麼大事,隻不過怕乾擾到渦扇十,最終沒有動手。
因為R-79發動機的仿製而耽誤了渦扇十,是不明智的,不真正地來一次自主研發,走一遍完整的流程,那就永遠都停留在仿製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