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亞父在,所有的事情交給亞父即可,而現在也隻能自己掌控朝堂。
亞父和父皇都曾告訴他,如果你沒有絕對壓製朝堂的實力,那就要去製衡!文臣、武將、宦官、後宮,隻要製衡好了,那皇帝便是這朝堂的核心。
現在情況也是如此,既然北地的大將不能擅動,就隻能選其他的了。
思索許久,趙構腦海中突然蹦出來一個名字:張浚!
這個張浚與張俊不是一個人,張浚字德遠,可以說是他趙構南渡之後的支撐人物之一。
而且,他在軍中威望極高,與趙構之間關係也算是密切。雖然不是趙構潛邸,可趙構在應天府即位的時候,他當即便前往效忠。而後,幫著趙構在天下大亂之際整頓朝綱、編練新軍。
在軍中的地位,他比劉光世、韓世忠等人幾乎算是高了整整一個級彆。
如同吳階幾乎算得上是張浚的門生。
苗劉兵變的時候他立下大功,更得趙構信任,當時就被趙構升任樞密使。隨後在與金國、偽齊的征戰中他數次率兵立功,在紹興五年便已經拜相。
隻不過,後來劉光世被罷了兵權,朝廷處置不妥,使得數萬兵馬叛變投向偽齊,張浚是此事的支持者,因此而罷相。
可終歸是自己的親信,因此沒多久趙構便是起複張浚,召其返回臨安。
那會兒趙構滿腦子都是投降,正跟秦檜商量著什麼姿勢投降更妥當,而張浚是妥妥的主戰派,因此一直上書言說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