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遭遇戰之後,高麗直接被倭國打的潰不成軍。
高麗國王見此情景,連忙命令更多的士兵出戰,然而得知倭國士兵在戰場上的英勇作戰之後,不少的高麗士兵居然選擇逃離戰場,當了逃兵。
眼看倭國大軍就要渡海來到高麗境內,高麗國王能想到的便是找大夏求助。
看著高麗國王的親筆求救信,趙恒對一眾大臣道:“如今高麗和倭國之間的戰爭已經打響,高麗顯然不是倭國的對手,各位認為我大夏應該如何應對,是否需要出手相助?”
這是趙恒當政以後始終秉持的做法,對於這種事關國家的大事,都會先讓臣子們商討,自己權衡利弊之後再做決定。
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就算自己有先進的思想,也不敢保證自己絕不會出錯。
如今大夏朝堂上有諸葛恪、陳希摶這樣的肱骨之臣在,聽聽他們的意見對於大夏也是很有幫助的。
自從匈人之禍解除之後,陳希摶果然信守承諾入朝為官,擔任翰林院大學士,地位僅在諸葛恪之下。
兵部侍郎宋康開口道:“陛下,高麗和倭國皆是狼子野心,如今他們之間發生戰爭,臣以為我大夏最應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再出手不遲!”
對於這個想法,也是在場很多人的看法,不費一兵一族就可以獲得很大的利益,這可都是從趙恒身上學到的。
然而陳希摶卻在此時開口道:“陛下,臣以為不妥,我大夏泱泱大國,若是這麼做的話,有失我大國體麵。”
對此看法,很多人表示很不屑,畢竟在絕對利益麵前,體麵又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