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胤禛聽到最好的消息,在年羹堯隨後遞上的折子中,注了許多朱批,皆是讚賞之詞,之後更發上諭,命各省地方大員赴京集會,迎年羹堯得勝還京。
“皇上對年大將軍很是信任倚重呢!”胤禛批折子的時候,淩若就在一旁侍候著,將胤禛注在朱批上的話一字不漏看在眼中。說實話,她覺得很驚奇,沒想到向來對官員嚴謹的胤禛,會毫不吝嗇地將這麼多讚美之詞慷慨的給予一個人。
胤禛寫完最後一個字,放下朱筆道:“年羹堯確實是一個有才之人,尤其在帶兵打仗方麵,就是朕與他交戰,也不見得能勝。”說到這裡,他又好一陣感歎,“當年朕提拔年羹堯時,根本不曾想到會有今日,不過這是好事,他出息,朕臉上也有光。朕希望可與他做一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也好讓後來人瞧瞧。”
胤禛的話令淩若再一次確信,隻要年羹堯一日不倒,年素言就一日不會受到應得的處罰。
“在想什麼?”見淩若不說話,胤禛握一握她的手問道。
淩若回過神來,微微一笑道:“沒什麼,臣妾隻是在想,年大將軍如今已是四川陝西總督兼管理西路軍務,又是撫遠大將軍,位極人臣。這一次他得勝歸來,皇上又該如何獎賞呢?”
胤禛眉毛微微一皺,複又展開,說出令淩若意想不到的話來,“朕想封他一個異姓王。”
所謂異姓王,是指皇族以外,因功而受封王爵的人,自大清立國以來,隻在初時封過四位異姓王,分彆是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至於追封的則不在此中。
這四位異姓王中,孔有德在順治九年,因被李定國圍困在桂林,兵敗自殺;至於後三位,就是發動三蕃之亂的三位蕃王,被年輕時的康熙帝平定,而自此之後,許是因為前車之鑒的關係,在其幾十年統治下,康熙再不曾封過異姓王,想不到今日胤禛竟會想破這個例,看來他對年羹堯的寵信真是到了無可複加的地步,連昔日年羹堯曾經向允禩一夥人示好的事都既往不咎。
有這樣一個哥哥,實在是年素言幾世修來的福氣,這樣想著,淩若心中的警惕更深了幾分。果然,隱忍是對的,如今的她或許可以將年氏踩在腳下,但還不足以與整個年家相抗衡,需得擇機而動,慢慢削弱年家的勢力。
“若兒,你向來才思敏捷,倒不如趁此機會幫朕想想,該封年羹堯為何王才好。”胤禛興致勃勃的說著。
淩若一邊替胤禛打著扇一邊道:“此事皇上該與禮部商討才是,怎得來問臣妾這個婦道人家,說出去可是要讓人笑話。”
“朕不說你不說便行了。”胤禛話音剛落,就見得淩若朝站在下麵的四喜努了努嘴,不由得微微一笑揚聲道:“四喜,你聽到什麼了嗎?”
“啊?皇上是在叫奴才嗎?奴才最近耳朵進了水不太好使。”四喜將手放在耳邊,故意裝出一臉迷茫的樣子,不過眼底那絲狡黠的笑意卻是怎麼也掩不住。
淩若被他們逗得忍不住笑出聲來,隨後無奈地道:“那好吧,臣妾就想一個,隻是若想得不好,皇上可是不許笑話臣妾。”
胤禛笑道:“儘管想就是,朕相信朕的熹妃一定能想出最貼合年羹堯的封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