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弘晝應了一聲,又道:“弘晌稱病不肯奉召入京,另外……”他猶豫著不知是否該當著淩若的麵,將事情說與裕太妃聽,萬一冒然說出,令淩若心有不快,以後怕是會有麻煩。
淩若是何等樣人,一見弘晝遲疑,便看穿了他的心思,當即道:“隻管說下去就是了。”
見淩若應允,弘晝不再遲疑,如實道:“臣剛才在養心殿之時,盛京那邊送來八百裡急報,弘晌……怕是要行謀逆之舉!”
淩若手一頓,旋即冷聲道:“看來皇帝當年不該對這些人仁厚,弘晳如是,弘晌亦如是,一個個不思君恩,隻盯著皇位,與他們阿瑪如出一轍。”
裕太妃搖頭歎道:“真是有什麼樣的阿瑪,就會有什麼樣的兒子,隻可惜了皇帝一片仁心。”
沉默片刻,淩若道:“皇帝打算派兵圍弘晌?”
“皇上確有此意,不過臣以為,一來,戰事一起,百姓會受難;二來,江寧剛剛遭受水災,國庫一邊要撥銀賑災,一邊要支撐戰事,實在有些艱難;另外此次水災,衝毀江寧良田無數,勢必會影響今年的稅賦,所以臣以為,此時不宜行戰事。”
淩若頷首道:“你顧慮得很周全,但弘晌反叛之意已現,若不出兵,難道要由著他打到京城來向皇帝耀武揚威嗎?”
弘晝拱手道:“回太後的話,臣弟已經向皇上請旨,兩日之後前往盛京,勸說弘晌收手,不要一錯再錯。”
淩若眉頭微微一蹙,盯著弘晝道:“弘晌籌謀多年,一心想要登上皇帝寶座,豈會因你幾句話而放棄?”
弘晝隱晦地道:“不管他答應與否,臣都絕不會讓他有機會出兵。”
淩若也好,裕太妃也好,皆是經曆風浪之人,很快便聽懂了弘晝言下之意,裕太妃神色頓時緊張不已,脫口道:“此事萬萬不可!盛京乃是弘晌盤踞之地,他又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一旦你踏足盛京,他絕對不會放過你的。”
待得說完後,她方才想起淩若尚在旁邊,連忙垂首道:“太後,臣妾並非不想弘晝替皇上分憂,隻是……臣妾隻有弘晝一個孩子,若他出了事,臣妾……實不知該如何是好。”
淩若溫言道:“哀家也是做額娘的人,哀家明白。”說罷,她轉頭道:“弘晝,你並非衝動魯莽之人,當知其中的危險,在哀家看來,這幾乎是一個必死之局;雖說此時開戰,會造成百姓傷亡,且對國庫壓力頗大,但並非不可為之,你那法子實在不妥,還是莫要去了。”
“臣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必死之局,弘晌自以為手握兵馬,盛京之地,固若金湯,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人膽敢去盛行對他不利,隻要他存著這個想法,臣便有成功的機會。”
裕太妃急急道:“就算如你所說,此行也是九死一生,還是不要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