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1)

第46章

“槍頭指向斜上方,右手壓低,左手抬高,右腿在後,左腿在前,墊步,刺!”

“殺!”

高衡的身後跟着數十名從淵縣民夫轉化成的老兵,他們在淵縣也只學了一招突刺,但是經過脫縣城外一戰,活下來的士兵在鮮血中成長,至少,突刺這一招他們已經熟練了。

高衡將這些老兵放下去,平均分佈在長矛兵陣營中,他在台上演示,老兵們在台下不斷糾正新兵們的動作,而實際上,這些老兵在數天前也不過就是新兵罷了,但是見過血和沒見過血的軍隊有着本質的不同,這些老兵言語間的神態也跟新兵有巨大的差距。

“他娘的,昨天吃了五頓飯,今天還是沒力氣嗎?用力!槍頭往前伸!記住了,戰場上你不盡全力搶先刺中敵人,那麼死的就可能是你自己!”一個老兵在人群中吼道。

這些都是高衡對他們說過的話,現在,他們可以用來指導新兵了。

“你們都用過土銃,廢話我就不多說了,記住了,照門要瞄準目標,這樣才能打得准,火力要密,否則一桿火銃起不到什麼效果。”城外,震天的火銃聲響起,按理說,火藥和鉛子沒有補充,光靠繳獲安南人的頂不了多久,但是高衡知道,神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道理,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了,必須在短時間內打出儘可能多的鉛子,打五十銃的射手肯定比打十銃的射手更加容易找到感覺。

王奇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讓士兵們玩命地轟打,隊伍前方三十步和五十步的地方,他特地組織城內的老人婦女拆卸民房門板,設立了標靶,士兵們只要端起火銃衝著標靶猛轟即可。

按照高衡的方法,王奇也對兩百人的火銃隊進行了編組,分成四個排,將裝填速度差不多的人放在一個排內,提高整體性。同時直接照搬安南人的射擊戰術,三個排分成三隊,輪番射擊,最後一個排充當預備隊,前面的人若是戰死,後面的人就立刻填補進去,保證火力密度。

高衡之所以這麼安排,其實是借鑒了典型的倭兵鐵炮三段擊,大明神機營雖然也有三段擊的戰術,但是跟倭兵大有不同。萬曆援朝的時候,倭兵的鐵炮三段擊着實讓明軍吃了大虧。

神機營的三段擊,嚴格意義上說應該叫火銃傳遞三段擊,第一排人負責開火,第二排負責傳遞,第三排負責裝彈。看起來好像效率很高,但是有個巨大的弊端,因為第一排士兵往往是打得比較準的士兵,后兩排射擊水平肯定要差一些,但是裝填比較快。

如果單純從射擊角度來說,每三個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組,各司其職,效率很高,但是如果某一排的人遭受了傷亡,整個隊伍的射擊節奏就會打亂。打得準的傷亡了,後面的人填補上去就打不準,裝填快的人傷亡了,前面打得準的自己裝填,射擊速度就降下來了。

彼時的火器,必須形成高密度的齊射才能發揮威力,一旦節奏被打亂,威力就會大大下降。倭兵鐵炮三段擊恰恰規避了這個缺點,每個人自己裝填自己射擊,裝填快的和裝填慢的各自成排,這樣每一排速度差不多,軍官一個人來控場掌握節奏即可。

所以萬曆援朝的時候,若不是明軍火炮優勢大,光靠步兵衝擊,每每在倭兵鐵炮隊手下都會吃大虧。

“快!都給老子使點勁!”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