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1)

第142章

“我能做些什麼?”陸濤鄭重道。

“你的任務就是帶領哨探隊在方圓二十里內加強戒備,給縣城提前預警,接下來的這一仗對我們至關重要,破了鄭主的計策,我們就可以大展拳腳,這些天我們在不斷擴軍,兵力又回到了兩千之數,就是武器裝備捉襟見肘,必須打贏接下來的一仗,我們後面的行動才能不受限制。”高衡道。

“殺!殺!殺!”城內城外,士兵們熱火朝天的訓練着,新加入求活旅的將士們被打散,和老兵們混編在一起,幫助他們更快進入狀態。

“他娘的,沒吃飯嗎!用力往前刺!刺!”“殺!”訓練場上充斥着宋志等軍官的呵斥聲和將士們的喊殺聲,城外火銃聲更是爆豆一般響起,訓練場上樹立的木靶早就被打的木屑橫飛。

上次戰鬥結束之後,高衡便和王奇、吳榮一起進行了商議,改變了火銃隊的作戰模式,參考倭國的鐵炮隊,把火銃射擊方式調整為倭式,取消了神機營的傳遞模式,改用自裝自射的方法,將裝彈速度差不多的士兵編組在一起,以排為單位,組成火銃四段擊。作戰時候以連為一個整體,分成四排,連續射擊。

高衡不計成本,擴軍備戰,將安南人送來的糧食留下一部分戰備糧之外全部投入到訓練之中去,士兵們雖然不能說吃得好,但是可以吃飽,吃飽了就有力氣,就可以加強訓練,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經過高衡的整頓和編組,目前求活旅恢復到了兩千人的建制,並且這兩千人比之前的兩千人還要精幹,因為全部都是挑選出來的年輕人,人口基數大了,帶來的好處就是這樣,可以走精兵路線。

兩千人當中,有火銃連三個,全部裝備繳獲的安南火繩銃,炮兵連一個,裝備了繳獲和明軍贈送的各式火炮二十餘門,騎兵連一個,但是戰馬不足,騎兵連人數雖有兩百,但真正騎馬的僅有一百二十人。

後續編入的一千人,高衡將其按照連的建制分成兩個大塊,三個連訓練為近戰的長槍兵,目前的火銃隊近戰能力較弱,若是被敵人貼身肉搏,會非常被動,有六百長槍兵護衛就會好很多。另外四百人,高衡發動城內現有的工匠,把從安南繳獲的箭支進行改造,砍伐城外森林裡的木頭製作軍弩。

火銃他們暫時造不出來,或者說即便能造出來速度也非常慢,以現有的水平無法快速大規模裝備部隊,但是弩箭可以,甚至弓弦都是現成的,工匠們將繳獲的安南弓拆卸之後,把弓弦等能用的部分重新組裝到弩身之上,大大減緩了製作時間,數百把軍弩很快便被製作出來。

之所以採用弩箭,是因為弓箭的訓練要求太高,還需要很強的臂力,並不適合這些剛剛加入求活旅的士兵,採用弩箭就要簡單得多,而且弩箭的穿透力比弓箭強,準頭也不差,就是射速慢了些,但是沒關係,弩箭可以作為火銃的填補,在火銃射擊的間隙,弩箭也可以用來抵禦敵軍。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