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1 / 1)

第223章

只不過諒山府的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好,還有大量的耕地沒有被開發出來,但是五十萬畝土地依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對於這個,高衡略微有些了解,在後世的時候他也是農民的兒子,後世,華夏土地畝產千斤是很隨意的事情,基本上也就相當於近十石糧食,但是在明清時期,畝產並沒有那麼多,基本上在五石以下。

安南的氣候條件很好,依照現在的農業條件,畝產五石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那麼五十萬畝土地,如果都有人耕種的話,一次收穫就是二百五十萬石,一年三熟就是七百五十萬石,可以養活大量的人口。即便是後世,安南也是絕對的糧食出口國,正是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條件。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興華軍手中有大量的糧食,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但是現在,限制高衡的唯一因素就是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人種地,就產生不了這麼多的糧食。

在後世,因為機械化普及的原因,一個農民照看十畝以上的土地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在古代,一個人挑水施肥,能把三四畝土地給照顧好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整個諒山府土地將近五十萬畝,至少需要十萬以上的農戶,可是他現在的總人口才五萬多人,戰俘要去乾重體力活,士兵的話高衡是想要他們完全脫產,不脫產的士兵就是軍戶,跟大明的衛所制沒什麼兩樣,打起仗來肯定是職業軍人的戰鬥力更強,亂世,安身立命就是需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如果沒有軍隊的保護,一切都會成為一場空。

去掉這些,還有工匠和其他職業的人,再去掉老弱,實際上目前能進行農業生產的,不過一兩萬人,這些人只能照看數萬畝土地,更不要說開墾荒地了,連現有的五十萬畝地搞不定。

高衡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沒有人口就沒有一切。正在此時,有士兵進來通報孫定到來的消息,高衡的眼前一亮,說不定,這件事情可以從孫定這裡入手。

高衡立刻對成子龍和景昭說了自己的想法,眾人就在府衙中等待孫定的到來,

孫定依然是穿着文士服,進入諒山府的時候,他特意放慢了一些速度,打量着這座曾經的安南邊境府城,諒山府他多次聽聞,作為巡撫的幕僚,安南和大明的邊境戰爭當然也是方震孺處理事務的一部分,所以諒山府這個名字多次出現在戰報之中。

可真到了諒山府,他還是有了一絲好奇心,可以看得出來,這裡的建築物受中原影響巨大,基本上跟華夏沒太大區別,因為興華軍佔領的緣故,街道上的行人已經變成了僑民,雖然對於諒山府這麼大的城池來說,兩萬人少了點,街上的行人不是很多,可是孫定依然能感受到,這些行人走路帶風,滿面紅光,每個人都是精神頭很足的樣子,跟大明的居民特別是北邊來的難民們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有天壤之別。

這是一種充滿了希望的感覺,說明這些民眾的日子蒸蒸日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