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1 / 1)

第234章

“這高衡為了忽悠民眾去他那裡,還真是下血本,這小夥子演得真不錯,倒是個人才。只是這麼多人去了,他若是兌現不了,又該怎樣收場呢?”

來賓縣營地的一個角落裡,兩名文士站在一起,身邊有幾個穿着勁裝頭戴斗笠的魁梧漢子,若是細看,就會發現,此人竟然是方震孺。

原來,方震孺雖然安排孫定全權負責,但是第一次,自己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特地來看看,正好碰到了景昭宣講的這一幕。旁邊的漢子都是他的護衛,另一個文士正是孫定。

景昭雖然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他卻不太相信,若說土地尚且能解決,錢糧的事情萬萬不可能這麼簡單,高衡若真是這麼干,十萬人,在沒形成生產力之前要消耗多少錢糧?高衡才多大勢力,手中能有多少錢,這麼干還不瞬間垮台,在方震孺看來,這就是吸引民眾的一種手段,先把人帶過去再說,這種條件是不可能真的兌現的。若真是兌現了,高衡能跟聖人媲美。

民眾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形成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他們有些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因為從景昭的描述來看,諒山府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啊。他們也顧不上什麼境外不境外了,這些難民可是見識了太多世道的黑暗和艱難,現在他們不想求得什麼,只想能找個地方,有幾畝薄田,安安穩穩過日子,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地方,他們願意去。

頭一批三萬民眾在景昭的帶動下出發,方震孺以巡撫衙門的名義調集各城兵馬沿途護送,說是沿途護送,其實就是各地方官府對這些民眾進行監視。在他們看來,這些難民就是累贅,進入自己的轄區反而會帶來不可控的後果,現在有人願意接受他們,那就像扔包袱那樣,把他們全部扔掉好了。

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兵丁們反而是盡心儘力,確保這些民眾能完整出關,倒是給景昭省去了不少麻煩。

景昭跟民眾們一起行動,路上也沒忘了高衡交代的任務。在民眾中盡量打聽一些所謂高技術人才的消息,但是既然是難民,大部分還都是底層的民眾,他們哪裡會有這些人物的消息,所以景昭打聽了半天,徒勞無功,正是灰心之際,倒是出現了轉機。

在快到鎮南關的時候,景昭的幾個手下也在人群中打探消息,其中有一人回復道:“主事,在下打聽到了一個消息,隊伍中有一個從山東逃難來的漢子,據說原來家裡還是個大人物的侍衛,他見過西洋人,興許有我們要的消息。”

景昭一聽,在大明能認識西洋人的可不多,作為某個大人物的衛士,倒是有這個途徑。

漢子被帶過來,景昭連忙問道:“可是你說有關於大匠方面的消息?”

那漢子抱拳道:“回大人的話,正是,小人父親曾是孫元化孫大人的侍衛,孫大人死後,隊伍解散,父親回家務農,父親死後,清軍打進山東,我們歷盡磨難,這才逃難過來。”

“這跟我們要的人有什麼關係?”景昭問道。

“大人,我小時候還跟洋人見過面,他們會造火銃火炮,還說過一種什麼機械,我那時候年紀小,記不清了。孫大人主政的時候,推行西學,他自己也是西學的簇擁,還皈依了什麼洋人的教。”那漢子道。

“基督教?”景昭脫口而出道,跟不米格等人打交道這麼長時間,他多少有了解。

“對對對,就是基督教,那些洋人都很有本事,大人完全可以跟他們接觸一下,只是這些人在不在山東小人不清楚,興許是去了京師。”漢子撓撓頭道。

景昭一臉無語的表情,這傢伙,說的不是屁話嗎,自己要的是馬上就能見到,能招攬的人才,要是有本事去京師拉人,將軍還將任務交給自己幹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