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什麼?你說如果不聽安排會怎麼樣?那簡單,直接把你滅掉。就比如這次興華軍事件,就是因為興華軍的商隊不聽東印度公司的招呼,不交份子錢,所以才會被突襲。
不聽東印度公司招呼的海盜當然有,但是其中有不少隊伍已經被巴達維亞總部艦隊給連根拔起,范迪門可是懶得啰嗦,但凡是剿滅海盜基地,就直接用火繩槍把海盜們全都突突了。幾次大規模屠戮之後,很多海盜勢力學乖了,你打劫商隊可以,只要不動掛着東印度公司旗幟的商隊就行,另外你打劫別的商隊,或者從其他什麼途徑獲取了好處,東印度公司也不管你,但是每年都必須拿出一筆銀子,算是份子錢,自己來交給東印度公司。
這個比例由東印度公司來制定,根據你的人員規模來設定一個範圍。
比如這支掛着黑色旗幟的海盜艦隊,就是一支常年活躍在琉球海域的海盜隊伍,這隊伍裡面以倭國人居多。倭國經過戰國時代之後,有大量的破產武士,產生了浪人階層,還有很多活不下去的普通士兵和農民,他們也紛紛加入海盜隊伍。當年給大明造成巨大隱患的倭寇就是這群人。
但隨着大明剿匪力度的加強,倭寇在大明沿海是混不下去了,可不意味着他們消失了,而是換了個地方繼續乾著老本行。這支艦隊的頭領叫做筱冢義男,是個破產武士,做了海盜之後,聚集了上千人馬,擁有十幾艘船,其中光是大船就有五艘。
東印度公司給他們定的標準是一年五萬兩白銀,按理說這個標準對於一支海盜隊伍來說是過於高了,但是其實是事出有因。因為筱冢義男的隊伍可不是一般的海盜隊伍,一般海盜基本上就是搶劫商船,把商船運載的貨物據為己有,或者是逼迫商人交出財物。要不然就是打劫港口,勢力龐大一些的,就跟在大明橫行的倭寇一樣,敢於集結人馬上岸攻城略地。
但是筱冢義男不一樣,這傢伙專門打劫運銀船。這可是個風險大,但是收益也非常龐大的活。要知道,倭國可是世界有名的產銀地,別的不說,只說一個數據就能證明倭國的白銀儲量之豐富。
從一五九九年到一六三七年之間,光是佛郎機人從倭國運送到大明的白銀數量就達到了五千百萬兩,綜合各方面數據來看,從十六世紀後期到十八世紀初期,倭國向華夏輸出的白銀數量大約在兩億兩。雖然這些白銀在清朝跟倭國的歷次不平等條約之中又被倭國給掠奪了回去,但是仍然能看出,倭國作為白銀產地,儲量是多麼的豐富。
早在倭國戰國時期,各地大明就圍繞銀山展開各種爭奪戰,特別是在本州島西岸,陸續發現了銀礦儲量極為豐富的銀山。白銀的開採和提純甚至成為了倭國當權者和幕府的一個主要業務。對於倭國來說,白銀就是商品,而不僅僅是貨幣。
所以倭國的運銀船數量眾多,白銀運輸跟貨物運輸一樣,是一個重要業務。
筱冢義男正是看中了這其中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他算了算,搶劫一艘商船,獲得茶葉、香料之類的貨物,對他來說沒什麼用,還要去出售或者交換才能獲得金銀,那還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打劫運銀船,不就能搞到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