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1 / 1)

第346章

在高衡的要求下,火銃工坊利用這一條生產線,集中力量優先生產手銃,先提供給騎兵和哨探隊的精銳使用,務必保證每個人都能有兩桿手銃,這樣在戰場上,騎兵就有了遠程打擊的能力,兩桿手銃相當於騎兵可以連發兩箭,只要命中目標,憑藉四四式手銃的威力,可以使對方立刻喪失戰鬥力。

只不過目前的產能還比較低,一條線一個月只能生產六十支,高衡讓宋應星一邊研究新型號的同時,將老型號先量產幾台,組裝幾條簡易的生產線。原先的火銃工匠們由程平統一率領,也別閑着,人工加上機械,一起上,把手銃的產能先提上來。爭取半年之內,給全部騎兵換裝。

除了火銃之外,孫氏兄弟研究的鐵模法鑄炮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製造局內部形成了一種競爭比賽的氛圍,火炮工坊和火銃工坊暗自較勁,西洋人取得進展,華夏人自認為智商和動手能力並不比西洋人差,自然要迎頭趕上。幾乎是前後腳,當卜彌格和南懷仁的新銃搞出來的時候,鐵模法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孫氏兄弟用鐵模法鑄造了一門中型火炮,該炮以大將軍炮為原型,鑄造完成之後在新式火藥的加持下進行了試射,射程比原先的普通大將軍多了五成,耐久度可以超過三十發。並且為了增強機動性,在高衡的建議下,他們給火炮裝上了四輪車底座,方便火炮的移動。

這四輪車非常有講究,一方面是將傳統的木輪外部包裹了一層橡膠製作的外殼。高衡將其命名為輪胎,這種厚厚的橡膠外殼包裹后,能明顯感覺到輪子的移動輕盈了許多,並且富有彈性,在通過凹凸不平的地形的時候,震動大幅減小了。

不僅如此,四輪車底座也很有講究,在炮身的下方設置了一個類似磨盤一樣的裝置,叫做樞機。樞機內部的結構由各種連桿、齒輪和鐵制的升降台構成。橫豎方向皆有手柄,可以旋轉連桿,帶動齒輪運動。

這是為火炮調節方向和高低所用,有了這種裝置,炮兵就位的時間被大大縮短。在戰場上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彼時的火炮,如果要調整射擊方位,需要炮兵們合力推動火炮,調整射擊方向,重新設置炮位。

但有了這種四輪磨盤車,火炮進入固定位置之後,可以進行三百六十度旋轉,哪怕是敵軍突然出現在陣地後方,火炮也能在士兵的操縱下迅速調轉方向,朝後射擊。這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完全改變了炮兵的作戰模式。有了這種四輪磨盤車的加持,興華軍炮兵在戰場上如虎添翼。

高衡要求孫氏兄弟儘快將紅夷大炮版本的四輪磨盤大炮給研製出來,這種四輪磨盤車,應用於重炮上才有意義,像是小型佛郎機這種兩個兵就能抬起來的火炮,也沒必要配備這種裝置。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