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比如,崇禎初年,一匹正常的戰馬需要銀子三十兩,現在的行情早就已經漲到了五十兩,若是從民間收購一匹戰馬,需要支付五十兩,兩匹應該是一百兩。軍部在此基礎上,以兩匹馬為限,貢獻兩匹馬者會額外得到二十兩銀子的補助,以此類推,三匹馬就是四十兩,這大大提高了民間養馬的積極性。
為了鼓勵民間養馬,高衡還讓軍部的官牧挑選種馬給民間育種,生下小馬後,種馬歸還,小馬你自己養,養成了交給軍部,軍部就支付白銀,這更是進一步促進了民眾的主觀能動性。
諒山府已經有了一句口號,只要馬兒養得好,全家年年吃得飽,只要馬兒養得精,數錢數到手抽筋。
隨着官牧和民牧的熱情高漲,軍部便將混編旅拆分,建立單獨的騎兵旅和炮兵旅,當然,這還要一些時間,畢竟戰馬要到三歲才能進入軍營成為騎兵的附屬馱馬,到了四歲才能成為坐騎,五歲之後才是戰馬的黃金年齡。
從崇禎十七年計算,今年出生的馬駒要到三年後才能開花結果,所以目前高衡的騎兵依然是以馬市購買的戰馬和繳獲的戰馬為主。不過好在騎兵旅即便是完全建成也只有三千人的兵力,一人雙馬加上預備的馬匹,數千匹足以。
基本上官牧和互市以及繳獲的馬匹在一年內能裝備齊全整個騎兵旅,只要訓練出相應的騎兵,就不愁他們沒有戰馬可用。
兩天後,艦隊順利抵達了新安港,當站在船頭的鄭森看到新安港碼頭的盛況的時候,他不禁目瞪口呆。雖然在航行的這段時間,他也聽取了蒲德曼和景昭不少關於興華軍和諒山府的介紹。但是在他心中,總覺得安南乃是蠻夷之地,即便是高衡吸收不少僑民,但那畢竟是化外地方,能有多麼繁榮的景象,可現實卻是打臉了。
鄭森對新安港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哪裡像是安南地區的一個小碼頭,雖然說比不上福州港那麼規模宏大,但是也不逞多讓,規模至少是大半個福州港了。興華軍不過佔著一府之地,卻擁有這麼大的碼頭,確實厲害。
不僅如此,岸邊還有大量歡迎的人群,一眼望去,怕是不下數萬人,這地方的人口竟然如此稠密,更是讓鄭森印象深刻。此時,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下船拜訪一番了。
“少帥,那就是我們將軍了。”鄭森正在愣神,耳邊忽然響起了景昭的聲音。他這才回過神來,順着景昭手指的方向,只見碼頭的空地上,排列整齊的士兵前方,一員大將正負手挺立,原來這位就是高衡。
鄭森在景昭的帶領下剛一下船,高衡就立刻迎了上來,鄭森的年紀和目前的高衡相仿,但是兩人若是站在一塊,卻會讓人下意識認為高衡的年紀要大不少。主要是二人的氣質完全不同,高衡兩世為人,又擁有超越四百年的見識,可以說風格要沉穩許多,看起來倒像是三十餘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