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1 / 1)

第447章

史可法擺擺手道:“高將軍,兵法有雲,置之死地而後生,揚州雖然是一片坦途,但是其一,我揚州軍民同仇敵愾,其二,背後就是長江天險,我軍在此作戰,乃是背水一戰,更是有利。再者,守城與攻城比例最少三比一,本督發動民團,加上外圍防線,兵力不下兩萬餘,敵軍至少要有七萬以上兵力來攻打,清軍總數才多少,若是發動這麼多人前來,其他三鎮只要有兵力來援,攻其側翼,定能使其退卻。”

史可法又道:“況且,除此之外,本督還有黃日芳、秦士奇、黃鉉、孫芝秀、應廷吉、胡尚友、韓尚諒等七路人馬援助,可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高衡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敢情史可法歷史上死守揚州,是對自己的力量根本沒有正確估計導致的,或者說,史可法對軍事方面的知識根本就是一竅不通。

是,這地形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錯,可是你也要看看你手下是什麼軍隊啊,若是興華軍在此,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可史可法手下全是些歪瓜裂棗,這些兵馬不崩潰就不錯了,哪來的背水一戰。

還有他提到的七支部隊,這些人高衡倒不是全部聽說過,但是劉肇基介紹過一二,像是秦士奇,根本就是闖軍降官,連將領都不是,麾下只有數百鄉勇,還有應廷吉,是史可法的幕僚之一,手下是數百運糧的民團,這些人也能算是軍隊?

這七支部隊加起來,有沒有一萬人還說不定,史可法是如何覺得就憑這些人能擋住清軍攻擊的?

歷史上的揚州十日,高衡曾經看過一些史料,實際上揚州之戰清軍的傷亡並不大,雖然守城軍英勇戰鬥,但是揚州城一天就淪陷了,清軍的傷亡主要是在巷戰中產生的。如果單從傷亡來看,實際上清兵沒必要屠城,但是高衡覺得,或許就跟抗戰的南京城一樣,日寇並不是單純發泄士兵的情緒,而是希望用這種殘酷的屠城來打擊抗戰軍民的抵抗意志。

也就是說,不管揚州城是不是奮起抵抗了,估計入城的清兵都不會放過這些民眾。所謂的因為清軍損失慘重而屠城,不過是為這種行為找一個借口罷了。

高衡道:“督師,不知道有句話您可聽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揚州有數十萬百姓和士兵,現在清兵沒有打過來,大人完全可以先組織民眾撤退,撤到江對岸,利用如此多的人力來修建更穩固的沿江防線,總比在這裡固守一個孤城好,也算是為明軍保留了有生力量。”

史可法道:“高將軍,本督之意已決,為了守衛揚州,本督調集兵器火藥十萬斤,火炮上百門,兵馬兩萬餘,餉銀二十萬,大戰一開,殺滿洲八旗一人者,督師衙門賞銀五十兩。”

高衡道:“二十萬兩銀子,即便是賞銀五十兩,又能殺死多少敵人,區區四千人而已,督師,現在撤還來得及,清軍攻入揚州,滿城百姓蕩然無存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