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高衡雖然不會對他們進行清洗,但是同化是必要的,不能讓安南人形成聚居狀態,必須跟僑民華人雜居,高衡也不禁止安南人和華人各族之間通婚,但是有一個要求,不管是華人男人娶安南人女人,還是安南人男人娶華人女子,夫妻雙方都要脫離安南籍,並且生下來的孩子也自動認定為華人,接受統一的教育。
不僅如此,留下來的所有安南人要移風易俗,梳華夏樣式的髮型,穿華夏衣冠,好在安南本身就是華夏領土的一部分,千百年來也是以小中華自居,所以大部分習慣跟華人很相近,只要做相應的微調就能適應。
高衡有時候在想,清軍在華夏大地上實施剃髮易服,強迫其他民族民眾按照滿清的習慣來生活,自己在安南領土上搞得這一套,雖然不是剃髮易服,但跟多爾袞的政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興華軍的命令頒布下去之後,大量的安南民眾拖家帶口進入了黎皇控制區,只有少部分人留了下來,但就算是少部分人,也有十萬之眾,高衡將他們全部遷往諒山府,而留下來的空地則由華人進行填充。所以現在的諒山府,特別是府城,倒是極其熱鬧,數萬安南人被安置在府城和周邊地區,府城的街道上既能見到僑民,也能見到安南人和混血兒,倒是有些欣欣向榮的意味。
安南人被遷出之後,紅河以東興華軍控制的土地極大擴張,留下的空地就更多,只要願意,只要有勤勞的雙手,就不愁獲取不了成果。揚州來的難民,願意從事農業的,都能分到不少土地,所以大家開動腦筋,各自發揮自己的能力,算是在諒山府落了腳。
但是葛蕊芳就有些尷尬了,張叔死後,葛蕊芳和袁寶兒在這世上真是無依無靠了,她們二人來到諒山府之後只能靠自己,但是有些被動的是,兩人會的技能實在是有限,或者說是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在諒山府這個講究實用性的地方好像是派不上用場。
比如袁寶兒,吹拉彈唱倒是可以,字也寫得不錯,但是生活技能基本為零,她不會種地,也不會鐵匠、木匠或者和製造業有關的技能,最多就是會女紅,但是縫衣娘這活也不是什麼人都要。人家管事的一看袁寶兒這麼一個弱女子,怎麼看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那種,也許是哪個達官貴人的小姐,所以基本上都駁回了她的請求,這讓袁寶兒有些鬱悶。
再看葛蕊芳,也是如此,別看葛蕊芳個子高挑,但是實際上,她不過也是個十七歲的少女,張叔一死,變成了她和袁寶兒相依為命,一個十七歲的女子卻要當姐姐,照顧好袁寶兒的同時還要兼顧自己,確實很辛苦。
葛蕊芳會武藝,也會一些彈唱方面的技巧,但是跟袁寶兒一樣,其他方面的技能幾乎沒有,做女紅是她最後一條出路,如果實在不行,只能自己先去當縫衣娘,然後再把袁寶兒給介紹進工坊。只是她一個將門虎女,從小在軍隊的環境中長大,打打殺殺見得多了,但是同樣的不會幹農活,女紅也是一般般,所以這謀生對她一個十七歲的小姑娘來說真是有些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