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1 / 1)

第758章

洪文又在地上畫出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獨立於方形之外,如果說方形代表的是莫朝五十萬民眾,那麼三角就代表生產建設兵團的最高統治機構,比如兵團布政司,從小旗開始向上負責,一直遞進到兵團布政司,兵團布政司直接對統帥部負責。”

高衡的眼睛放出光芒,組織架構,眼前這個教書先生條理如此清晰,竟然幫着他理清了生產建設兵團的組織架構。

洪文又道:“以統帥部的生產建設兵團架構為基礎,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兵團這個概念,在下理解,應當用一大二公來解釋。”

“怎麼講?”高衡追問道。

“所謂一大,就是規模大,我們形成這樣分層的管理制度,實際上就是將莫朝原有的土地人口統一為一個整體,以全兵團之力推行下去,可以將其看成一個整體,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是土司一般,實行跟諒山府不一樣的制度,只不過不自治,還是歸統帥部管轄,這就是大規模。”洪文道。

“再說二公,第一就是勞作手段歸公。在下所說的勞作手段,包括很多東西,也就是百姓在勞作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和工具,比如土地、建築、工具、原料、甚至是肥料,說個極端的,就是人畜拉出來的糞便也要集中起來,作為肥料由某一層管理者來集中分配。這些勞作手段屬於全體百姓公有,建設兵團政務和經濟集合於一體,既是一個生產組織,也是一個政務機構。”

“這第二個就是權力歸公,自古以來,就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統帥部在在下看來,已經脫離了皇權的範疇,但不管怎麼說,統帥部要行使權力,還是要自上而下,那麼在興華軍治下,就不能權力不下鄉,不僅必須下鄉,還要牢牢控制住鄉。在莫朝這片土地上,以後不應該有大地主產生,如果說有,興華軍統帥部就是最大的地主。兵團布政司要負責農林牧漁業等生產,也要管理工農商軍等各方面的工作,兵團布政司總攬,權力向下分解,萬戶就管萬戶內部,千戶就管千戶內部,全部採取一樣的模式。”

怕高衡聽不明白,洪文進一步解釋道:“舉個例子,現在這裡百廢待興,必須由兵團統一出面管理食物的分配、資源的分配、工錢的分配等等,吃飯可以不要錢,大家集體吃,這一點我看到大帥已經在做了,以統帥部的糧食來賑濟這裡的民眾,等兵團出了成果,就可以補充前面的虧空。安南氣候適宜,水文條件優良,一年三熟,我可以斷定,不用一年,半年,好好治理半年,統帥部就可以不用調動糧食了。”

洪文長舒一口氣道:“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興華軍不是散財童子,我們只是將百姓集中起來,加入兵團,加入各層組織,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提高產量和效益。兵團集中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提高防災能力,提高糧食產量,小旗有問題,總旗來幫扶,總旗有問題,百戶來幫扶,層層遞進,每一個地方的情況匯總到布政司,百戶或者千戶以上的情況,遞交統帥部。在保證沒有人餓死的前提下,把男女老少的勞動力全部發揮出來,這不是為興華軍謀福利,而是實實在在的自救!”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