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1 / 1)

第1417章

宋應升反問道:“請問馬總督,貴國人口多少?軍隊幾何?我觀壕鏡,佛郎機人不過數千,一旦有大規模戰事,請問,如何應對?建虜野蠻,那是蠻夷,沒有什麼道理可談,若真要拿下壕鏡,請問馬總督,可有應對之策?”

宋應升幾句話一說,馬士加路也立刻懵逼了。實際上,對於佛郎機這個詞語,後世人不甚了解,其實,佛郎機這個詞就是法蘭克的音譯,這種翻譯來自於到華夏朝貢的東南亞人,他們主要是將歐洲稱為法蘭克,但因為讀音或者口音的各種問題,到了華夏就變成了佛郎機。對於這個詞真正的來源,後世史學界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

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華夏認知中的佛郎機其實就是西歐人,不僅僅是葡萄牙,包括西班牙、法蘭西,都被混稱為佛郎機。可是真正的佛郎機,指的就是葡萄牙這個國家。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個認知的,在興華軍當中,除了洋人之外,高衡倒是知道,剩下的人當中,如果不是高衡解釋,能知道具體情況的就是宋應升了。畢竟在廣州知府任上跟外國人打交道這麼多年,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識要比一般人豐富得多。

宋應升明白,佛郎機此國,人口稀少,國土狹小,能不遠萬里來東方已經很了不起了,但若是以他們的國力,勞師遠征,根本不可能維護壕鏡的利益。可馬士加路也費了這麼大力氣,肯定不會將壕鏡吐出去,那大家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馬士加路也不說話,顯然是在思考剛才宋應升說的話,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文明對文明才能進行對話,文明對野蠻是不能進行對話的,那就只能比比誰的拳頭大,這才是這個世界的基本邏輯。

大航海時代,雖然歐羅巴的艦隊不能稱得上是文明,他們是靈活文明,對上強大文明的時候他們就文明,對上弱小文明的時候他們就野蠻。但是對於建虜,馬士加路也有着清醒的認知,這是一群不講道理的,且武力強大的野蠻人。

後世,大家都知道,從里斯本起飛的航班,如果是直線飛往北京,也要走過近萬公里的路程。放在大航海時代,在地中海還沒有打通的情況下,船隻要從好望角繞道才能進入東方。這個距離至少要擴大兩三倍,那都不是不遠萬里了,而是五萬里甚至更長。這個距離,如果是乘船往返,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的。也就是說,假如今天壕鏡被清軍攻擊而淪陷,馬士加路也派出去稟報本國朝廷的人至少要用一年的時間才能傳訊回去。

就算是葡萄牙有奪回壕鏡的想法,等他們集結兵馬,從里斯本出發,再到壕鏡,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宋應升的話給馬士加路也提了個醒,也就是在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他想要保住葡萄牙在壕鏡的利益,根本就不可能,因為他根本就找不到可以幫助壕鏡抵抗清軍的援兵。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