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
多爾袞點了點頭,這個他知道,當初曹振彥就說對方的火器非常犀利,看起來不像是人力能造出來的,但目前京師軍械局還沒達到這個水平,湯若望他們還在研究,關鍵是,你調集人手來日夜打磨,不是不能造出一模一樣的火銃,湯若望他們也曾經拼了命非要仿製一桿出來,可是集合軍械局之力,花費大半個月才弄出來一桿,結果一開火,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跟興華軍的火銃性能差了不少。
他們哪裡知道,興華軍的火銃都是用蒸汽機打造初步,工匠再精修而成的,公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能做到性能出眾。清軍這邊完全手工仿製,肯定不能百分百仿製出來,而且大半個月才弄出來一桿不合格的產品,這要是大規模製造,產量小得可憐,根本不適應大規模裝備軍隊的需求。
所以,曹振彥當初才退而求其次,畢竟魯密銃的生產線已經非常成熟,早在嘉靖年間,朝廷就曾經組織過一年生產一萬桿的行動。到了現在,生產工藝更加成熟,只要把所有生產線都用來生產魯密銃,一年不說多,兩三萬桿只是等閑。這樣雖然性能差一些,但是可以用數量來壓到興華軍。
曹振彥見多爾袞理解,又道:“所以我們以一千五百人為基本單位,奴才稱之為標營,標營之上,以三千人為一個集團,形成協營,協營之上再設鎮營,一鎮五個協,共計一萬五千人。以漢軍鎮為例,有炮兵一協,火銃兵三協,輜重輔兵一協,共計五協人馬。”
吳拜補充道:“滿蒙這邊跟漢軍的區別就是在將炮兵協營換成了騎兵協營,騎兵不裝備弓箭,而是裝備兩桿手銃和一桿短管的魯密銃。”
多爾袞道:“這倒是很有新意的編製,如此以來,我軍一鎮兵馬足足一萬五千人,聽說興華軍一旅三千人,那麼我一鎮就抵得上對方五個旅了。”
多爾袞盤算了一下,按照曹振彥這麼說,漢軍一鎮,滿蒙一鎮,兩鎮兵力合計三萬,這在清軍當中已經是不小的規模了。
多爾袞又問道:“那火銃裝備怎麼樣了?”
曹振彥道:“目前漢軍因為先建立,所以已經全部裝備完畢。炮兵配備火力共計二百門,步兵全部裝備魯密銃,輔兵則裝備普通鳥銃。當然,為了應對近戰,每個人還裝備軍刀一把。這個我們參考了西洋軍刀和倭刀以及明軍戰刀的樣式,設計出一款較為輕便的,不同於順刀的腰刀,方便將士們使用。”
多爾袞對此表示讚賞,曹振彥果然是不錯,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曹振彥補充道:“至於滿蒙軍隊那邊,已經開始大規模換裝了,只不過魯密銃的產能完全啟動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奴才保證,到年底,肯定全部換裝完畢,形成完全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