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聽見阿木破口大罵,陸濤大笑着回應道:“阿木,先到先得,老子我就是不講武德了!哈哈哈哈。”
“全軍壓上,今日務必衝破敵軍主陣地!”就在騎兵軍於丁嶺截擊獲得成功的時候,桂林平原主戰場,多爾袞接受了曹振彥的提議,發動大軍朝着高衡的主陣地發起了人海衝鋒。他知道,這個時候高衡的主陣地兵力薄弱,正是突擊的好時候。
如果將整個戰場比作圍棋棋盤,那麼高衡的主陣地就是棋眼,只要突破這個棋眼,剩下的山頭就是孤軍奮戰,無法取得聯繫,清軍可以從容地實施各個擊破的方略。
“哼!看來多爾袞是反應過來了,正好,讓他領教一下我們的厲害。變陣,全軍呈斜角,後退三里!”見清軍傾巢而出,高衡放下千里鏡道。
高衡的這個命令可不是沒來由的,如果從空中俯瞰就會發現,高衡本陣的位置過於前置,這是因為當時有騎兵打輔助,現在騎兵不在,光靠步兵和炮兵,機動力不足,如果陣型過於前置,抗打擊能力就會減弱。
所以高衡果斷移動大陣,將全軍陣型收縮到象山和西山之間的位置。從地圖上看,西山在象山西北方向四十五度左右,象山西山如果連線的話是一條四十五度的斜線,高衡就是將一萬五千步兵和兩個旅的炮兵布置在這條斜線上。
乍一看好像沒有什麼章法,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玄妙。步兵拉開陣型,對方兵力一旦衝擊,就會遭到象山和西山陣地的兩面夾擊。而且兩個陣地的火炮反而能對本陣的左右兩側進行支援,只要興華軍能騰出手來,進攻主陣地的清軍將會遭到四個炮兵旅的三面夾擊,這可不是鬧着玩的。
可多爾袞的軍隊已經大舉出動,即便是他們看出來高衡對於軍隊的調動有講究,此刻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打頭的依然是數萬飢兵,多爾袞發現這些飢兵着實好用,死了也不心疼。後面跟着的是數萬綠營兵主力,滿清軍隊中的綠營兵太多了,適當也要消耗一些,否則綠營一旦做大,對清朝統治者而言不是好事情。
作為滿清事實上的皇帝,多爾袞也是熟讀史書,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用的正是借刀殺人之際,隋朝一統天下之後,北方胡漢混雜,軍隊成分也非常複雜。在隋煬帝看來,南方漢人才是正統,所以他多次集結北方部隊主力,攻打高句麗,在作戰中消耗這些不穩定因素。再從北方徵發大量民夫修建大運河,都是為了消除北方統治根基不穩的隱患。
多爾袞現在乾的也是這樣的事情,用綠營兵當主力,反覆衝擊對方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