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5章
在高衡看來,除非是擺下空心方陣這種刺蝟陣型來對付騎兵,否則,只要是橫陣,肯定有突破的方法,要不然,拿破崙戰爭中,法軍胸甲騎兵和槍騎兵也不會屢建功勛。
統帥部經過研究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散突擊,騎兵不要集中發起進攻,就像是狼群一樣,以營為單位,一個軍分成十幾個營,就像是十幾匹野狼一般,從四面八方散開突擊敵人,這樣一來,敵軍的方陣就會失去主要目標,因為步兵的軟肋就是騎兵近戰,只要騎兵貼上去、衝進去,步兵就沒有一點機會。所以騎兵大陣一旦分散,步兵方陣的火力就無法集中。
但這個戰術有一個必要條件,也是古代軍隊非常難做到的條件,就是中下級軍官乃至全軍將士對於戰術的理解能力和戰場形勢的分析能力,以及充分的主觀能動性。說白了,如果是放在後世,在發達的聯絡手段加持下,各部都能得到指揮中樞的統一指揮,但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間段,沒有無線電也沒有對講機,命令一旦下達,戰鬥一旦開始,各部就只能各自為戰,這就要靠中下級軍官超常的指揮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來約束部下的行動。
興華軍這種近代化的軍隊可以一試,但哪怕是滿蒙八旗這種明末最強軍事集團,恐怕也很難試驗這種狼群戰術,一旦散開,軍隊就沒了主心骨,就無法統一指揮,只要一個軍官指揮出了差錯,就有可能導致本部的覆滅,本部的覆滅會造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災難性後果,也許會帶動整個騎兵的崩潰,所以強如清軍,也不能分散騎兵大陣。
“各營散開,相隔三里,圍而不打,高速機動!”旅長們紛紛回到本陣之中,對周圍的營長下令道。
讓曹振彥難以置信的一幕出現了,一萬五千興華軍騎兵竟然以千人為單位,在寬大的平原上逐漸散開,變成了十幾支騎兵隊。孫得功正在布設火炮,看到這種場面,簡直一頭霧水,他也是騎兵出身的將領,當年在遼東領兵作戰,沒少指揮騎兵集團衝鋒,問題是,把本來強大的騎兵集群拆成這麼多小分隊,這不是有病嗎?軍隊的衝擊能力在一瞬間消失了,不能擰成一個拳頭,騎兵還怎麼沖陣?
郎坦、吳拜等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們都是出色的滿清將領,對於騎兵的運用自然很有心得,一萬五千騎兵衝鋒,能給步兵帶來強大的威壓,而且在這個時代,越密集的騎兵陣型就越有衝擊力,這麼分散不就相當於海水拍在了礁石上,力量會被卸掉。
但曹振彥心中卻是一驚,如果是其他軍隊,曹振彥可以不屑一顧,把他們當成傻子看,可對面是興華軍,只要是興華軍做出來的戰術動作,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這是曹振彥經歷跟興華軍的對戰之後總結出的經驗。
“傳令給孫得功,炮火準備進行遠程打擊,進入射程就開火。”曹振彥對身邊傳令兵道。傳令兵立刻打馬飛奔后陣,給孫得功傳令。接到命令的孫得功嘀咕道:“對方有沒有火炮,曹大人為何如此擔心,進入射程就開火,豈不是失了準頭。”
但作為北洋新軍的將領,其本質跟興華軍一樣,都是令行禁止,曹振彥的命令他不敢不聽,所以孫得功還是大吼道:“兒郎們,都給老子注意了,大人有令,進入射程就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