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大唐第一國師 辭也 2037 字 4個月前

“明占所言屬實,定襄城本地已經數年無人進士及第了。”崔先生此時也跟著確認說道。

"中進士這麼難?"既然兩人都這麼說,許天發覺是自己想的太簡單了,這跟後世的普通縣高中出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一樣困難。

“每年進士及第者二三十人而已,然而參考者上千人,可見難度之大。”崔先生解釋道。

“一年全國隻最多錄取三十個進士?這比我以為的要少很多,但一千個錄取三十個,雖然難度的確很大,還不至於幾年一個都考不上吧,我定襄城好歹也是重鎮。”許天追問道。

“還是你不了解其中詳情,你可知這一千多考生中,每年出自山南東道的人數約莫在十人左右,通常還不到十人。”周明占說道。

許天倒吸一口涼氣,更驚訝了:“十人不到,這也太少了。”

真是太少了,參考的有上千人,出自本道的不到十人,比例大約百分之一不到,怪不得這麼難。

“我大唐應該不超過五十道吧,為何本地的貢士這麼少?”按平均計算,怎麼也得有個二三十人吧。

“舉貢人數是朝廷定下來的,至少上百年了,向來如此。長安洛陽兩都及北方幾道占去半數以上,其他地區自然就少,真比較下來,山南東道還不是最少的。

定襄城為上州,上州可舉貢三人,也就是講,襄州七縣之地每年隻能出鄉貢三人而已。再加上州學縣學的優異生徒,也僅多一番而已。”

此時許天大概理解了,這其中是明顯的地區歧視啊。

北方尤其是長安洛陽兩都本來文化教育水平就比較發達,現在給的指標也多,中進士的大頭自然就被北方奪去了,其他地方自然少之又少。

這就像後世的幾個直轄市,考上名牌大學的容易度是普通省份的十倍以上,這是製度問題,地域保護古今皆有啊。

“是我想的太簡單了,知道的太少,沒想到中進士這麼難。”

“唉,進士及第就是如此之難,文才橫溢而最終失意者不知凡幾。詩才如杜甫,孟浩然等人也铩羽而歸。

尤其是杜甫杜工部,早年屢次不中,最後還是間接依賴祖輩蔭蔽靠著舉薦入仕。”崔先生說道。

“那考明經是不是容易很多,不是有傳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嗎?”許天問道。

“明經雖不如進士及第貴重,但向來也是可取之選。明經取士人數相比進士要多兩三番,但相應報考的人數也會多上一番,實際依然不易。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是對北方幾道而言。南方三四十歲能考上明經也不錯了。”

這麼一說,考明經的難度也是相當的大啊。

周明占此時說道:“我觀進士之難,不僅在於科舉考試。若是想順利及第,科舉考試僅為其一,還有二者不可或缺。

首先自身要有真才實學,且得年少成名,參加科舉前就得首先名聲在外,為眾人所知。

其次出身的家族名氣地位也極重要,門閥世家及高官子弟科舉自然相對很容易及第,又或者在朝廷有公卿貴人提攜照應。”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