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老人一個合理的解釋,我編了個小故事:

“我在國外有一位叔叔,他病得很重,很想念家鄉的飛來峰。

但是無法回來,所以讓我拍些照片和視頻給他看,特彆是飛龍洞。”

老人聽了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那你叔叔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啊,他是哪個村子的?”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沒記清楚。”我老實回答。

“哦,飛龍洞啊!”老人陷入回憶,“我在這裡住了整整七十年,從未離開過。

小時候,這裡的山洞比現在多多了,雖然沒有傳說中的72個那麼多,但也確實有四五十個。

幾十年過去,許多洞穴都已經崩塌或被破壞了。

歲月不饒人,也不饒物,即便是堅固的石頭也不例外。”

“飛來峰上的洞穴形態各異,有的大到能容納多人,有的則隻能容一人通過。

每個洞都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是那個隻容一人的象鼻洞,因為洞壁上有一處像大象鼻子的印記。

可惜的是,象鼻洞如今也不複存在了。

老一輩的人記得所有洞的名字,而我當時年紀小,隻記得幾個。”

“你說的飛龍洞我也見過,那是一個相當大的洞穴,頂部的岩石形似一條即將騰飛的小龍。

洞內有流水,不知其來源,也不知流向何方。

後來發生了一次地震,飛龍洞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地震?”我驚訝地問道,“根據我了解的曆史記錄。

餘州城幾百年來都沒有發生過地震,幾乎沒有關於地震的記載。”

我還記得那天,那年我剛滿二十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