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眼前這位老人家,這些年雖然退下來了,但是卻一直沒有放棄過音樂,而從剛才他說的話來看,對於現在的音樂圈子,他仍然是在關注的。
“音綜裡你發布的曲子,是用了笛子、二胡、古箏三種樂器。”
餘老悠悠的說起了當初我用來參賽的曲子,我認真的等待著他接下來的問題。
“我想問問你是怎麼想著古箏配二胡的?”
餘老心裡其實還是有些疑惑的,二胡和嗩呐作為古典樂器,都有流氓之稱,兩者都有著強有力的壓迫感,能夠輕鬆將其他樂器壓製住。
再加上古箏的聲音往往被認為會是溫文爾雅的,所以鮮少用來和二胡配對。
而且比起笛子,洞簫更適合用來搭配古箏,餘青華自己通曉所有的樂器演奏方法,更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將流傳至今甚至有些已經絕版的樂譜,慢慢恢複,並演奏出來。
但是這樣有些大膽的創意,他卻是從未有過嘗試。
餘老的話裡話外,既有疑惑不解,也有著些許試探,我明白他或許是在質疑歌曲是否為隨意組合的,亦或是這首曲子出自一個高人之手。
我思索一番,謹慎的回答道:“或許您不太清楚,我其實最早接觸的是鋼琴,真正了解並學習華夏古典樂器是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所以我自然會有些大膽的嘗試。”
餘老並不是很能理解我的意思,輕輕皺眉,“先學習什麼樂器,會對曲風產生影響嗎?”
按理來說不應該啊!就像古箏學習,放在學習笛子之後,或者學習二胡之後,又會有什麼區彆?不還是照著曲譜一遍遍的撥弦演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