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今,已經16個工人,每天能製作出100件左右的衣服。
效率之所以這麼低,一來是工人不夠熟練,二來是設備比較落後。
之前兩人打電話的時候,楊詩月提出過對設備更新換代,但被林曉拒絕了。
一套完整的製衣設備,再加上建造廠房,要上百萬,短期內無法創造出太多利潤。
現在的齊美,還無法消化兩個服裝廠產出。
羊城雖然人工貴了一些,但上下遊供應鏈齊全,生產成本,反倒比明縣的服裝廠更低,自然要以羊城的服裝廠為主。
明縣的服裝廠,本來就是林曉不想浪費那幾台工業縫紉機,臨時想出來的。
也不能說沒用,如果隻是製造一些樣式簡單的服裝,還是有一定成本優勢的。
“詩月姐,羊城那邊的服裝廠現在怎麼樣了?”
“發展的挺好的,宋怡接手後,廠裡又招聘了一百三十多個工人,除了供應齊美之外,還接了一個北美的訂單,這筆訂單做完,算上補貼,全部利潤差不多有四十多萬。”
雖然已經是1991年了,但因為國家缺乏外彙,創彙依然是有補貼的,這個補貼雖然沒有八十年代多,加上沿海地區補貼比內陸少,但依然很豐厚,是很多出口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
尤其是服裝廠,羊城那麼多服裝廠,可真正活的比較滋潤的,都是能長年拿到國外訂單的,僅靠國內市場,利潤還是太稀薄了,利潤稀薄,就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差。
所以,在服裝廠合並到齊美之後,林曉就要求工廠那邊儘量去爭取拿一些國外訂單。
“是靠露珊的關係拿到的訂單?”林曉可不會覺得國外的訂單那麼容易就拿到。
“當然是靠露珊的關係,不然訂單哪能輪到咱們那個小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