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春姑姑,隻怕來的多了,姑母會嫌我煩呢。”“除了皇後,貴妃,如今你也進宮,便能經常來見哀家,哀家絕對不嫌你煩。”
兩人說了一會兒,高紫菱便離開了寧壽宮。
“娘娘,太後對您有沒有責備的意思?”“放心吧,太後無非就是太擔心本宮的安危罷了。”
“如若是這樣,那太後應該不必擔心。”“商檸,有空幫本宮打聽一下皇後娘娘的脾性以及愛好。既然要與人為伍,就要學會投其所好。”
“娘娘的意思,商檸明白了。”
說著,兩人便朝著自己宮中走了過去。
另一邊的邱泠兒已經入住了紫荊殿,看著這周圍的一切,早就沒了曾經先帝鄭氏那般豪華。
邱泠兒自然是心裡彆扭得很。
“夫人,就這個宮殿還沒有曾經咱們在寧文堂時候豪華呢。”“這恐怕都是皇後在打壓我們呢,在她心裡不一定有多厭惡我們。”
“她厭惡也沒用,您已經進了陛下的後宮。”“她越厭惡本宮,本宮就越是要去她麵前晃悠。”
邱泠兒似乎更是賊心不死。
“阿珠,等冊封禮過後,我們便要組織我們的隊伍了,在這宮中不組織自己的陣營,獨自拚搏,永遠沒有出頭之路。”
“夫人說的是。東林王來信,聽說先帝駕崩,新帝登基,一定要學會隱藏鋒芒,不要事事拔尖,我們要的是那個未來的太子之位。”
“告訴父王,他的意思本宮都明白,收斂鋒芒,自成一派,與此同時 還要巴結著皇後,先讓自己有了足夠的立足之地,慢慢爬升地位,產下皇子。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夫人睿智,自然不用彆人對您指導什麼。”
說著,邱泠兒繼續望著這房間一切,表情有些嫌棄的說道:“得想個辦法,讓陛下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給本宮這紫荊殿整修一下。”
“是,說起來,這皇後娘娘和貴妃對咱們的敵視未免太過明顯。”“就算皇上偏袒她們,可是太後呢,太皇太後呢?本宮就不信了,難不成本宮一輩子都隻能是個夫人?”
說著,兩人便朝著內殿走去,繼續看著這周圍的一磚一瓦,看起來雖沒有太過華麗,可是就是無法讓邱泠兒接受這,太過簡潔。
幾日過後,後妃們的冊封禮便在鳳和宮舉行,皇後與聞貴妃都是一身吉服,接受著眾後妃的參拜。
“聖上親旨
封高氏為淑妃,邱氏為夫人,關氏為夫人,夏氏與邵氏為美人。所居宮殿皆由司禮大人全權負責。
欽哉”
“臣妾(妾)等必溫良恭順,以守護後宮安寧喜樂為先,以自身權利地位為後。侍奉陛下,皇後。孝順太後,太皇太後。”
“禮成。”
到此,這繁重的禮儀才算是結束。皇後出於禮儀必定要先行回宮,她一個眼神,聞玄凝便理解。
“今日各位妹妹們都辛苦了,鳳和宮已為大家備好了茶點。”說罷,聞貴妃也轉身回到了殿中。
隨後,一行人便起身,來到了殿中,有的人臉上平靜如水,有的人臉上野心難掩,有的人臉上興奮不已。
一行人來到了鳳和宮殿中,望著鳳和宮的一切裝潢設施,邱泠兒幾人看紅了眼,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隨後便紛紛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洛千澄坐在了最高處的鳳位之上,而下麵的妃子們都紛紛抬著頭望著榮耀的鳳位。
“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祝願皇後娘娘長樂無極,萬福金安。”她們齊聲高呼著。卻有幾個人分明就說的那麼不順心意。
“都起來吧,都入座吧。”說著,她們謝了恩之後便坐下來。不久過後,星眠帶著侍女們紛紛上了茶。
邱泠兒一眼便看出了那個名叫紛兒的宮女。她一直盯著她,可是紛兒一直不敢抬頭直視她。
洛千澄似乎察覺了什麼,隨後對邱泠兒道:“邱夫人,說起邱夫人,你和貴妃還有本宮都是在東宮的老人,本宮自然知道,你背井離鄉來到了這裡,一個人實屬不容易,以後呢,便多多來往,和後宮姐妹們多多交往。”
“啊……皇後所言極是,妾自然知道。”聽著邱泠兒的話,眾人都知道她對皇後沒有用敬稱,是打心裡厭惡這個皇後,可是即便如此難又怎樣呢?
“邱夫人,皇後是中宮之主,而您隻是一個夫人,希望夫人以後斷言不要再說這等忤逆之言!”
“是,是嬪妾忘了對皇後用敬稱,皇後娘娘不會責備嬪妾吧?”“自然不會,本宮傳你們前來,最主要的是要告誡你們,後宮前朝都是一體,萬萬不要因為你一個人的行為而影響了母家在前朝的威望,更不要指望著家世過於雄厚,便在宮中肆意妄為,橫生禍端。本公主眼裡容不得任何臟東西。”
“是,臣妾(嬪妾)遵命。”而關月微卻是一臉漠視,對於皇後的話,絲毫不放在眼裡。
而她的這一切明麵兒上的行為,都被邱泠兒看了去。
隨後,洛千澄望了一眼身旁的舒羽,舒羽便朝著聞玄凝和高紫菱走了去。
“這個呢,是當年本宮的陪嫁,這是一對翡翠頸環,今天呢,本宮將這一對兒翡翠頸環就送給聞貴妃和高淑妃了。”
舒羽先給了聞玄凝,再送給了高紫菱。兩人打開看了看,確實是好東西,急忙起身道謝。
“皇後娘娘母家的東西,臣妾怎麼敢收呢?”“是啊皇後娘娘,這翡翠頸環如此貴重,臣妾真的是愧不敢收啊。”
“好了,你們呢就不要和本宮客氣了,你們位列四妃,玄凝呢又是貴妃,本宮以後斷然得指望你們幫襯著本宮。”
“就算皇後娘娘不給臣妾這翡翠頸環,臣妾也會幫襯著娘娘的。”高紫菱溫聲細語說著。
兩人的神情很是不自在,似乎真的是羞澀。坐下的邱泠兒幾人麵容平靜的望著,其實內心裡早已經恨死了。
“好啦,本宮送出去的就好好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