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其三,此舉更彰顯不出陛下海納百川、寬宏大量的帝王氣度,反添世人對陛下容人之量的質疑。故而,微臣鬥膽進言,陛下應順應民心,彰顯天恩浩蕩,正式頒布聖旨,廣而告之,派遣使節,恭迎前太子錢元昭回京,於建州賜予尊榮,安享晚年,如此方顯陛下仁政之德,亦能平息世間種種無端猜測。”
翰林院學士蔡峰走出來上奏道:“張禦史所言甚是,臣附議。目前陛下尚無子嗣,臣建議陛下可以立錢元昭為太子......”
“蔡峰兄此言差矣,關於立錢元昭為太子之議,誠然是出於對國本穩固的深思熟慮,但微臣以為,此事尚需謹慎斟酌。一來,錢元昭身份真偽尚未經嚴格查證,貿然行事恐生變故;二來,即便身份確鑿,太子之位關乎國家社稷之根本,豈可輕率決定?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子嗣之事或有轉機,且應廣開才路,擇賢而立,方為長久之計。再者,若錢元昭真為前太子,陛下更應妥善處理其歸來之事,既要彰顯皇家恩典,又要維護朝政穩定,避免因此引發不必要的紛爭與動蕩。綜上所述,微臣懇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做出最為妥善的決策。”吏部侍郎林謙書反駁道。
朝堂之上,隨著幾位官員的發言,氣氛驟然變得凝重而安靜。大臣們麵麵相覷,各自心中翻湧著不同的思緒。關於前太子錢元昭的突然出現,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有的大臣回憶起太聰皇帝在位時的情景,對錢元昭的才情與品德頗為讚賞,認為他若能回歸,或許能為朝廷帶來新的氣象。然而,也有大臣擔憂此舉可能引發的政治風波,畢竟皇位更迭、太子廢立之事,曆來都是敏感且複雜的政治議題。
錢雍隆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遊移不定,似乎也在權衡著利弊。他內心其實是非常恐懼錢元昭的回歸,他深知,太子錢元昭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自己登基稱帝實際是搶了錢元昭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更何況自己德才不彰,根基不實,連鄭錦等人都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他有七不立的理由,這讓錢雍隆更加忐忑不安。
然而他並非孤立無援,朝堂之上,各派勢力錯綜複雜,相互製衡。劉奎、錢國維等重臣,為了維持自己在內閣的地位與權勢,必然會成為他抵擋錢元昭歸來的堅固盾牌。正是這份微妙的平衡,讓錢雍隆選擇了沉默,讓朝堂陷入一種看似平靜的深思之中,給予每位大臣足夠的空間去揣摩、去籌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臣們之間開始有了低語,仿佛是春風拂過湖麵,激起層層細膩的漣漪。有人主張速派使者赴瓜州,以核實錢元昭身份的真偽,防患於未然;也有人傾向於先以禮相待,用朝廷的溫情與寬容安撫這位前太子,為後續的處理贏得更多的時間與回旋餘地。
終於,劉奎的聲音如洪鐘般響起,穿透了朝堂的嘈雜之聲:“關於前太子錢元昭之事,皇上已洞悉一切,深知其複雜與敏感。本官以為,此事當謹慎處理,萬不可草率行事。因此,建議先遣使前往瓜州,明確其身份後,再行籌謀後續對策。如此,方能彰顯朝廷之公正與智慧,亦不負天下百姓之期望。”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歸於寂靜,但每個人心中都已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