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如期而至(1 / 2)

在知識被壟斷的古代王朝,想要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對於普通人來說,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凡寒門出了貴子,人們往往都會用魚躍龍門來形容。

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久而久之,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形成了一個共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為什麼讀書人會這般備受推崇?

皆因大楚有規定,除開皇帝破格錄取,隻有讀書人才可以做官。

而做官,在普通百姓看來,便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大富大貴’。

這幾乎也是天下讀書人共同的追求。

為此,他們可以張良拾履、程門立雪……想儘一切辦法拜入名師或頂尖學府門下,以提升自己的學識。

可現在,若是有人告訴他們:

“你們進入這個學院學習,非但不能當官,反而很可能會給彆人做一輩子長工。”

試想一下,這對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以及渴望出人頭地的學子本身來說。

有幾個可以真正接受?

隻怕大部分都會拒絕……這個學,不上也罷。

而倘若這些被告知的對象,還是一群本就不被重視的女孩子,其阻力更加可以想象。

事實上就是這種情況。

在這些女孩子的家長看來,女子無才便是德。

富人家的女子,就該養在深閨,學習一些女紅針線的手藝,識字倒是其次。

然後等到及笄之年,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嫁了了事。

而沒有這種條件的窮人家女子,則需要早早就替家中乾活,幫襯整個家庭。

譬如替彆人漿洗衣物,割草照料牲口,又或操持家務……隻有這樣,將來才能勉強為自己掙一份嫁妝。

至於讀書?

又不能做官,又不能當飯吃,這不是耽誤孩子的前程嗎?

一開始,哪怕蘇立派出吏員四處‘搜刮’,家中允許前來讀書的女孩,一共也才二三十個。

麵對這種情況,楚嬴怒了。

這些鼠目寸光的家長,也知道什麼叫前程?

身為一個重視教育的領主,他堅決不允許自己的封地裡,有六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

經過和蘇立的一番商議,楚嬴打算采用強製手段。

每個適齡學童的家庭,必須將孩子送到順州書院,接受全新的六年義務教育。

膽敢違背者,田稅加倍。

實在家中困難,需要子女幫襯的,可以免除稅負,甚至給予一定的補貼。

如此雙管齊下,到了今天開學,才勉強湊夠兩百多名女學生。

儘管如此,不少家長仍舊對這個強製入學的政策頗有怨言。

私底下沒少非議,說大皇子殿下胡作非為,乃至嘩眾取寵。

千百年來,就沒見過將女孩子集中起來教育的先例。

而且就算教育出來,不能參加朝廷的選才考試,又能有什麼用呢?

最後隻怕也是一場鬨劇收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於這些流言蜚語,楚嬴統統當作耳旁風。

這些家長不知,但他卻很清楚。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