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洗腦……不,在她特色的某某主義帶動下,未來這些小苗苗們將得到精心嗬護,避免長歪的種種可能。
也有大臣期待又擔憂地問道:“殿下……臣家裡那小兒今年剛滿七歲,不知可還能入得幼稚園?”
蕭壁城給了他一個冷酷無情的回答,“七歲已經是大班畢業的年齡了,當然不能再入書院。”
那大臣聞言遺憾不已,心中連歎可惜,他府上再沒有適齡兒童了,就這麼失去了一個開拓人脈的機會。
這時,蕭壁城的話卻又不急不緩地拐了個彎,“不過呢,我和苓兒後續還有計劃,打算針對七到十六歲的孩子們,再設立一類書院,同樣會提供義學。”
分彆是六年小學和三年中學,都在義務教育的範疇內。
等畢業後就靠統一的科舉考試,自主決定是要成婚生子打工,還是進入如清懿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繼續進修了。
前者是為了廣開民智,給大周百姓們最基本的教育保障,後者更多是給平民百姓進入仕途的機會。
隻要是年齡符合的孩子,便都可以無條件進入書院學習。
而這部分恰恰是最難做的,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最多,遠不是一個書院能裝下的,還需要大約三到五年的籌備事宜,與國庫銀子的積累。
不少大臣卻心思一動,眼神發亮地道:“不愧是殿下,若是做成了,這定是能夠名垂青史的創舉啊!”
“沒錯,這等大事要今早提上日程的好,不知殿下與太子妃打算何時動作?”
看著那一張張期待和渴盼的臉,蕭壁城心底冷笑。
他故意沒說,等幼稚園畢業之後,接下來的義學製度就和清懿書院相似了,平民後代將會與官員子女進入同一座書院。
屆時書院招生不看出身,也不看成績,隻遵循就近入學原則,一處書院滿員了便要分配到另一處去,這乃是義學最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