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因為,他把自己當成父親的“恥辱”了,不願意再去給他老人家添堵,所以寧願出家,來贖自己的‘原罪’!
“我大宋以孝道治天下!”宋誠沉吟道:“你能夠不畏懼被連坐的風險,勇於承認自己的身份,可見你是至孝之人,冒著被殺頭的風險,也要為黎明蒼生請願,說明你是至仁之人,待朕以誠,心胸坦蕩,證明你也是個忠誠之人,忠孝仁義,你都具備,正是渴求的人才,故而......不要再有任何的心理壓力,跟朕就正常的說話,把你所知道的,都告訴我。”
宋誠的態度讓趙秉真的心緒平複了很多,但依舊難掩父親被殺害的真相,他擦了擦眼淚後,跟宋誠講述了他這些年在吐蕃的見聞!
趙秉真當年離開家的時候才十幾歲。
原本以為,這孩子跑到中原去了,趙藝祖還派人去中原找他。
但趙秉真並沒有去中原,而是拜一名黃教喇嘛為師,就在蜀地出家為僧。
在趙秉真的固有觀念裡,吐蕃的黃教和中土佛教沒有什麼區彆,都是秉承著慈悲為本,善念為懷的理念,儘可能多的幫助窮人,化解人間的戾氣,普渡眾生。
趙秉真能夠體會到父親心裡有多苦,他想替父親派遣苦悶,但是自己的身份,又讓他覺得,在父親麵前多晃悠一眼,都會徒增父親的鬱悶。
所以,不管自己是父親的親骨肉也好,還是母親的大師兄的孩子也罷,他都出家為僧,讓這段孽業中止!
並且,用一生的修行,來償還母親所犯下的罪孽。
一開始的時候,在寺廟裡修行,趙秉真還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然而,當老主持死了以後,他秉承衣缽,回到吐蕃之後,發現情況根本沒他想的那麼簡單!
吐蕃內部的教義,讓他簡直不忍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