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在來杏花書寓途中,楊升庵給趙德昭科普了林師師的故事。
市井傳言這林師師身世頗有些坎坷,是個挺可憐的人。她原本不姓林的,乃東京城裡一個叫王林的染布匠的女兒,他的老婆剛剛生下女兒的時候,便去世了。王林便用豆漿代替奶水喂她,竟使這個女孩活了下來——所以有後代賣豆漿的聰明之人,用上了這個例子打廣告,說是“喝豆漿,聰明又漂亮,好比林師師”。
林師師三歲時父親為了祈求女兒平安,按照當地的習俗,送她到廟裡舉行舍身入寺廟的儀式,把她寄名佛寺大相國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像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師師”。在王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為朝廷染布延期獲罪,死在獄中。父母雙亡的她因此流露街頭,一位林姓歌妓見她是個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養,並隨其姓改名為林師師,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養母的悉心指點,不滿十五歲的小女孩,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在京師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後來,林師師養母成為京城杏花書寓教習,跟著養母過來的她也進入花魁候選人之列。
等她長大的時候,不僅模樣兒長得美麗,技藝也出眾,聲名漸漸地越來越響,後來竟而成為了京師城裡最有名氣的藝伎。很快她就成為花魁,去年中秋節花魁大賽奪得魁首。李媽媽讓她和養母住最中間那座五層樓,命名為樊樓。
在京師城裡提及杏花書寓的林師師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偏偏林師師因為紅透了整個京師城,自是常人不能一見的,所以能一睹芳容的,隻有那些達官顯貴了;偶有那些知書達禮之名人也會受到格外的禮遇,被請進樊樓中小敘。於是乎京師城內又無端多了無數聲無可奈何的長歎。
她氣質優雅,通曉音律書畫,芳名遠揚。可能由於童年淒涼的生活在林師師心裡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後,她給人的感覺始終總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淒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著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鬢鴉凝翠,鬟鳳涵青,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麵柳如眉。這一切都構成了一種“冷美人”的基調,反而更加迷人。
她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傳說連祥符皇帝朱桓和其弟雍親王朱檢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
眾人正期待間,忽聽簾外細步輕搖,纖影晃動,一個極是動聽的聲音問道: “李媽媽,趙解元可還在麼?”那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煙波流散,如東風撫蘭,鑽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說不了的受用。
室外天寒地凍,杏花書寓內卻燃著地龍(暖),氣溫仿佛如春夏之交。簾瓏輕挑,林師師是剛洗浴出來,杏花一枝春帶雨,披著柔細的薄紗,慵懶優雅地步入大廳中。
趙德昭一見這剛出浴完畢的美女,簡直驚呆了,他實在是不相信天底竟還有如此美麗的女子、和秦湘蓮不相上下!而北方和南方最大的不同是,北方青樓女子不戴麵紗,不束胸,更顯自然天成。林師師稱得上是柔媚無雙,身段完全符合黃金比例;加上眉間那顆美人痣,真是風情萬種,人見人愛。
而林師師親自出來迎接客人,這是她成名以來首次。
林師師見到趙德昭,也不禁芳心暗動。那小哥哥長身玉立,英氣勃勃;劍眉朗目,懸膽高鼻;嘴唇厚薄適中,開始冒出薄薄的一層茸毛。顧盼不經意間,自有一種睥睨天下、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這氣概,由於趙德昭極力藏鋒,目前還隻有林師師一個人看出來了。她驀然發現趙德昭與常人極不相同,生得俊朗不說,眉宇之間不由自主流露出威嚴,潛質當是高貴至極的人物!
足見林師師當是趙德昭目前惟一的知己!連武媚她們都沒看出這一點;還在幻想把控趙德昭、為她們的“大業”添磚加瓦呢。殊不知,趙德昭潛質怎麼能容人把控,他把控彆人還差不多。何況他現在收納了龍脈之心!
不過,這個潛質,連趙德昭自己都還沒發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