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皇帝露出實際上不願意趙德昭娶六大家族嫡女的意思時,張皇後立即為幼妹張寧求取這段她認為最美好的姻緣;由於她的要求恰好和皇帝合拍,所以還成功了。
這是皇帝朱桓和皇後張嫣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思路合拍。
現在,她和趙德昭還發生了心靈共振,趙德昭的這首詩更加撥動了她的心弦、撩弄了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她對趙德昭的好感度,上升到一個難以言說、無以複加的程度!
所以,她要為幼妹未來在趙家的內宅爭寵固寵,心念電轉之下就提出了這個恩典;冥冥之中,她不知道她其實是為自己,在趙德昭心裡獲得好感。
這個好感,其實她和趙德昭,已經互相在內心深處萌芽了。
而現在麵對趙德昭的李太後,也不再是過去那個殘忍、陰險,不擇手段的宮鬥高手。
一方麵,她的兩個兒子一個貴為皇帝、一個為親王,自己貴為皇太後。作為過去宮鬥的勝利者,她已經不再需要宮鬥了;她的性情偏向於佛係,希望為自己、為兒孫積累功德。
二方麵,她年紀大了,更加看重親情。特彆是幼弟,比她小太多,她對他同樣亦姐亦母;而幼弟的幼女李蓓,特彆乖巧、黏她這個姑母,沒有女兒的她視如己出。
愛屋及烏,因為掌上明珠李蓓的關係,她內心就喜歡上了趙德昭這個未來的侄女婿。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趙德昭是她五十大壽的祥瑞狀元門生。
趙德昭對於她和皇帝,是個重要的大臣。
所以她又疼愛又同情的張皇後一說,她就順勢同意給趙德昭開這個恩典口子。這使得趙德昭對李太後的印象也很好,感覺她真有母親般長輩的慈愛。
看到李太後和張皇後都“考驗”過趙德昭了,不甘寂寞的劉貴妃,也興致勃勃地上場了。
作為過去家裡貧寒、人丁單薄的劉貴妃,她自小也是把姨表妹寧蘇當成親妹妹疼愛,兩姐妹感情深厚的。
而把寧蘇嫁給趙德昭,也有她在宮外爭取幫手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