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第三級就是所謂的敵國和絕域之國了,即吐蕃、回紇、日本等國,雖然唐朝對其進行了冊封,但這些國家並不依賴於唐朝的政治法統,唐朝的冊封更像是一種認可,體現在文書上就是‘皇帝敬問’。”
“唐朝的羈縻製度比之漢朝的冊封體係,更加強化了對內的控製力。”
“而真正能將這股對內的控製力,轉化為實際的領土疆域,則是始於宋朝,宋朝通過在部族的世襲首領長官之外,加派中原王朝任命的監管流官,將這些本質上自治獨立的羈縻藩屬,逐步轉化為地方土司。”
“元朝就不說了......”
因為沒什麼好說的,時間太短暫,而且元朝的朝貢製度非常失敗。四大汗國裡麵除了完全不接壤的伊利汗國,是從始至終都承認元朝的共主地位的,其餘三大汗國磨蹭到了元成宗,才算是名義上歸附認為元朝為蒙古的宗主國。
元朝的朝貢體係,在一定程度上與明朝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明朝的朝貢體係,始自於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十五不征之國,在對外的朝貢方式上遵循“厚往薄來”為基本原則。
在這套堪稱虧本買賣的朝貢體係下,明朝的朝貢體係一度也達到了曆朝最盛,即地理範圍最廣、涵蓋屬國最多(150多個)。
這些藩屬國不僅是來大明朝貢,同樣也是借著朝貢的名義,與大明之間展開貿易來往。
到了明中後期,大明建立的朝貢體係,更是完全淪為屬國與大明、屬國與屬國之間,相互開展貿易的主要方式。
當然......
如此厚往薄來的朝貢政策,對大明而言肯定是有代價的。
用萬曆年間來到大明的傳教士利瑪竇的話來說:“不是世界在向中國朝貢,而是中國在向世界朝貢。”
這話幾乎一針見血的點明了大明朝貢體係的固有缺陷。
厚往薄來,可不止費錢,也讓大明始終沉浸在了“天朝上國”,所有外藩都在向中國朝貢的虛假幻想之中。
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大明很“討厭”接觸世界,對世界的認知也僅限於朝鮮、日本、安南、蒙古這些環繞華夏文明圈的狹小地域,所有外藩也都被視作“蠻夷”。
說得好聽些,這叫超閾度的文化優越感。
說得難聽些,就是有些夜郎自大了......